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举行,我校41个项目从全国 2700 余所高校的40 余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主体赛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人工智能+”专项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奖2项、特等奖5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优胜奖1项,再度蝉联“优胜杯”。
![]()
本届“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聚焦科技强国战略,提升育人实效。
为组织好本届“挑战杯”竞赛的备赛工作,学校提前谋划、高度重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从项目挖掘、团队组建到赛事指导等各个环节给予全方位支持,开展项目培训30余次,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参赛团队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指导,助力学生提升项目质量。各院系积极动员、全力配合,参赛学子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彰显我校科研育人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扎实成效。
![]()
我校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名单
(向下滑动查看获奖作品名单)
部分获奖团队项目介绍
1
“声-酶”纳米反应器修复
感染性骨缺损
项目简介:围绕感染性骨缺损治疗的临床痛点,本项目提出开发超声激活的纳米酶反应涂层赋予植入体抗菌性能,从而有效控制感染。在超声外源驱动下,纳米反应器定向催化产生杀菌活性因子、破除生物膜与耐药屏障;在感染后期则发挥多酶样抗氧化与免疫微环境重塑功能,促进血管化与成骨再生,形成“快速控感染-免疫调控-骨组织修复”的闭环。项目搭建从材料设计,体外细胞与生物膜模型,多组学与机理解析,大动物缺损修复的一体化验证体系,为感染性骨缺损提供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参赛感悟: 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团队一路在“临床需求-材料设计-动物验证”的链条上持续打磨。感谢各位老师一路以来的悉心指导以及挑战杯赛事为我们提供的展示自己的平台。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临床医学专业,不断探索科研创新。
![]()
2
从陈塘关到大世界:
文化推广视域下中华符号的
融合心情与多域传播——
基于36国青年多模态认知的调研与实证
项目简介:为深入落实国家关于用好中华符号,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本项目聚焦于中华符号的转化与传播两方面,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出发展开调研。项目针对36国青年累计发放问卷近1.5万份,并对1141位青年进行脑电,眼动等生理信息测试;项目还对来自不同领域238名专家人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最终项目总结出符号在选取,转化和传播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对应解决策略,为中华符号的出海提供川大方案。
参赛感悟:挑战杯开赛以来,经历了校赛、省赛和国赛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挑战和收获。团队的老师与同学通力合作,无论何时都在一起迎接各种挑战。更是见识到了“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也真正明白了挑战杯的真正意义,那就是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3
肺常智慧——肺部疾病多模态
融合诊断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
项目简介:肺部疾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精准诊断难、精准治疗难。本项目基于高质量专科智能化数据库,组建医工交叉团队进行科技攻关,创新三大核心技术,研发多模态融合诊断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肺部疾病精准鉴别诊断,并自动输出个性化的决策方案,赋能重大疾病精准诊疗同质化。
参赛感悟:从校赛、省赛到国赛,一路走来,感谢学校、学院、指导老师的全力支持与悉心指导,才让团队坚持在无数个日夜中不断打磨项目、迭代观点,在思维碰撞中探寻最优解。这段经历赋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与经验,更是深厚的团队情谊与突破自我的勇气。我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智慧与担当!
![]()
4
基于量子计算的智能精准
放射治疗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简介:本项目依托云量子计算平台,聚焦医学影像重建、分割与剂量预测三大精准放疗任务,提出量子–经典混合神经网络架构,旨在突破传统方法计算开销大、低剂量条件下图像质量下降、分割边界模糊、剂量预测效率低等瓶颈。其意义在于通过量子计算在高维特征表示与并行处理上的优势,实现低信噪比影像的细节恢复、复杂结构的精确分割及高精度剂量预测,为临床放疗提供更可靠的智能辅助。
参赛感悟:这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老师和同学们都付出了许多,好在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这段丰富和难忘的经历,必定会让我们怀念。本次国赛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于我们整个团队的一份认可与鼓励。带着这份心情,我们也将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乘风而起,扶摇直上!
![]()
5
智镜识胃——AI赋能
胃癌早筛智能诊疗系统
项目简介:智镜识胃”由本硕博梯队多学科团队研发,创新融合SAM大模型与医学分割技术,实现胃镜图像98%的病灶识别准确率与实时边界勾画。具备即插即用、多态分析,适配基层设备,辅助医生快速定位病灶并输出诊疗参考。经院士认证为“国际先进水平”,可降低基层早癌漏诊率。项目通过“技术下沉+公益科普”模式,向基层医院投放设备并开通远程会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助力胃癌早筛早治。
参赛感悟:挑战杯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团队协作的修行。从项目申报到最终答辩,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讨论、修改和磨合。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感谢队友们的信任,感谢学校学院的支持,让我们在挑战中不断成长。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技术下沉与公益科普,让智慧治疗的星火点亮更多基层角落。
![]()
6
SurgMind-基于深度学习的头颈
微创手术智能实时辅助系统
项目简介:本项目聚焦头颈微创手术场景中软组织动态变化带来的视觉理解与术中智能辅助难题,致力于让未来手术机器人具备临床思维与视觉理解能力。团队依托华西口腔国家级医工交叉平台,挖掘榜题需求,建立国内首个多中心、多平台、多术式头颈微创手术视频数据库,基于“华西七步法”手术SOP,创新性研发SurgMind智能辅助系统,实现手术流程识别、关键结构追踪、视野干扰清除等核心功能,为软组织自主式手术奠定技术基础。项目致力于从临床中来,回归临床去的落地路径,为智慧手术在复杂软组织场景的应用贡献中国青年力量,推动口腔颌面-头颈微创理念惠及更多患者。
参赛感悟:本次揭榜攻关,是一段从临床问题出发、以青年力量回应国家需求的历程。从榜题解析到系统研发,从术式探索到真实场景验证,我们深刻感受到“医工协同”的力量,也见证了智慧手术从设想走向实践的可能。揭榜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临床、深耕技术,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微创理念与智能手术的进步,努力交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更好答卷!
![]()
7
基于多米诺感应电能靶向传输的输电线路绝缘子在线防冰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为解决我国高寒地区输电线路绝缘子覆冰威胁电网安全的难题,本项目创新提出多米诺感应电能靶向传输技术,实现绝缘子在线高效融冰。相比常规的非靶向能量传输方法,同等功率下,靶向传输技术具有能量传输更集中,绝缘子温升更高更快,融冰更彻底等优势。项目团队历经80余天攻坚,最终在2025年度“挑战杯”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新能源领域”主擂台赛中,荣获最高奖“擂主”奖,为电力系统稳定运维提供新方案。
参赛感悟:在校院各级领导与指导老师徐叶飞的悉心指导下,我们认识到每一个实验数据、每一次技术优化,都连着远方的万家灯火与国家能源安全的大局。这种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让我们在攻坚克难时有了更坚实的信念,也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科研工作与国家需要、人民期盼同频共振所带来的深沉力量,身体里都充满了力量。秉持着心中的热情,最终站上领奖台那一刻,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挑战杯的意义——无挑战,不青春!
![]()
来源丨 校团委
责编丨王允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