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蘑菇的认识,从「迷恋」开始丨《菌络万象》作者专访

0
分享至



深入巴拿马的热带雨林,参与纪录片录制,每年既要继续科研,又要奔走于各类讲座与学术活动之间,空闲时还用真菌探索音乐世界——热带生态学家默林·谢尔德雷克对真菌的热情始终不减。

2020年,这位青年学者出版了首部著作Entangled Life,后由后浪出版公司引入国内,推出简体中文版《菌络万象》。

在简体中文版出版一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探究默林对真菌持有热爱的源头、延续对科学和想象的好奇,也为了更多地挖掘写作本书背后的故事,后浪科学编辑部邀请《菌络万象》的译者罗丁豪和审校周松岩一道,与默林展开笔谈。这一次我们先从「迷恋」问起。

采访者、采访稿译文审校| 罗丁豪、周松岩

翻译 | F

“我一直迷恋于物质的转化。 硬木化为泥土,蜜糖变作美酒,生面团发成面包——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默林·谢尔德雷克对这些现象的生发充满了好奇。阅读《菌络万象》,我们太能读出他对真菌的热情。这一次,默林要告诉我们,这份强烈的好奇最初是如何开始跳动的。

“ 对这些现象的追问一次次地把我带到真菌的面前——这些代谢方面的奇才术士拥有着主导和重组世界的惊人能力。”

“它们可以分解岩石,降解煤油;离了真菌的分解和降解力量,我们的生活将无以为继。如果所有物质都不降解,那么地球上将堆起几千米高的动植物尸体。”


一个木腐菌的菌丝体在探索和消化一块木头。图源:《菌络万象》。

默林在伦敦汉普斯特德荒野附近长大,面对土壤与腐木、菌丝在根下悄然延展的世界,他提出了一个许多人小时候问过、长大后却忘记了的问题:世界是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我记得小时候曾经试图按照这个逻辑来理解,但总是想不太明白:我们竟然生活在物质降解后留出的空间之中。创造者创造,降解者分解。如果降解者不分解,创造者就没有任何东西能用来制造。这个想法改变了我理解世界的方式,也持续激发着我的好奇心,让我去关注这些承担了如此多工作又几乎生活在人类视线可及之外的生物。”


汉普斯特德荒野,图源:维基百科。

生命从不是孤岛。我们以为的“个体”,其实是众生交汇的场域。

从生命运作的角度来看,个体并不纯然独自活着,个体之间的界限并非完全清晰。我们本身就是一个个生态系统组成的又一个个生态系统,微生物频繁而又深入地参与其中,虽然它们的重要性直到不久前才广泛进入大众的视野。

共生、协作——让科学家们转而从这些角度思索生命问题的一个个鲜活案例,也让默林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切入自己的科研:不是关于某个生命的运作,而是“生命共享的方式”。

“随着我不断深入地研习生命科学,我对共生(非亲缘生物之间形成的紧密关系)越来越感兴趣。生命的历程充满了各种密切的合作,在地球历史上一些促生重大变革的共生关系中,真菌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举个例子,植物之所以能在5亿年前离开水体,就是因为有真菌的协助;真菌一直为初登陆地的植物充当根系统,直到植物的祖先演化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根系。”

如果放飞我们的想象,遥想尚未成形的大陆,植物原来在以这样的微步悄然成林。


长进植物根系的菌根真菌。红色为真菌,蓝色为植物根系的边缘。根系内住满了真菌。图中的比例尺为50微米。图源:《菌络万象》。

“今天,几乎所有植物都依赖菌根真菌[其英文名称中的mycorrhizal源于希腊语的

mykes
(真菌)和
rhiza
(根部)]。这些真菌会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在土壤中穿行,搜寻营养物质来和它们的植物伙伴交换。”

如果把视野粗粗地放在陆地之上,我们会习惯于用惯用的量词把植物区分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转到土壤之下,一大座热闹交换的地下城市便会在眼前展开——千丝万缕难分彼此,人类语言的局限让我们很难马上抽剥解析,而自然从不会等待我们,一大片由各种生理和生态关系织就的网络就一直在那里繁忙运作。

“了解这些关系之后,我看到的世界就变得很不一样了。高中时我学到的是,植物是一个个自主的个体;现在我认识到,植物是种种关系复杂缠结的产物:菌根关系是比茎、叶、花,甚至比根都更古老的植物特征。我们现在称之为植物的生物,可能起源于真菌和藻类的共生——这种古老的关系支撑着维系陆地上大多数生命的食物网络。对植物演化起源这一宏大问题的猜想,一直令我格外好奇。我发现自己对此充满了疑问,所以决定去研究这种古老的关联,以及它们对地下生态的广泛影响。”

“我尚未从这种复杂缠结的追问中彻底抽身,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仍会继续沉迷其中”, 默林曾在巴拿马研究真菌,这让他真正深入了解了真菌的世界,“与动物和植物相比,真菌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这个令人困惑不已的生物界。遍地是尚未解答的谜题。”

越研究真菌,默林就越想写一本以真菌为主角的书,因为他频繁地注意到,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大众传播,真菌的生命运作都尤其不受关注。以《菌络万象》为契机,默林想邀我们一起,不再对真菌“思而不见”。

“我只是想让人们关注这些非凡的生物。”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细听默林笔谈。


01

真菌,

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灰色过渡地带

周松岩:读者可能会将《菌络万象》这一书名理解为指向真菌本身,或指向真菌与其他生命之间复杂的关系。你如何解读这个标题?它的命名背后是否有趣的故事?

默林:我理解的“entangled”(中文版书名中的“络”)是一种缠结和重新缠结,纠缠作一团,呈现出互相交织的状态。这个词的词根可以部分追溯到北日耳曼语和德语中表示“海草”的词汇,很可能是因为这类生物本身就联结和缠在一块儿——当然这里面不包括缠上船桨和渔网什么的。根据《钱伯斯英语词源词典》(

Chambers Dictionary of Etymology
),“entangle”原本用来描述人类卷入“复杂事务”之中,只是后来才发展出了其他含义。


生长在木片上的鳞皮扇菇菌丝体能发出生物荧光。图源:《菌络万象》。

《菌络万象》是一本关于真菌的书。真菌中的大多数通过管状的细胞分支、融合成网络,这样的网络被称为菌丝体。菌丝体是真菌获取食物的方式。动物倾向于从外界寻找食物然后摄入自己体内,真菌则是将自己的身体放在食物之中。为了做到这点,它们必须不断地重塑自己,将自己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交织在一起。这种与自己、与所在的物理环境以及其他有机体的纠缠,是它们主要的生存模式。从非常字面的层面出发,我用了“entangle”这个词,以此来指代这类鲜为人知的生命所持有的古老生长习性。

但是真菌不单靠自己活着。菌丝体好像活的针线,把真菌的生命缝进各种关系之中。真菌在土壤中伸展蔓延,穿过海底的硫黄沉积物,爬过珊瑚礁,扎入植物的根、茎、叶。细菌把菌丝网络用作高速公路,在熙熙攘攘充满野性生命的土壤中穿行。各种养分会通过真菌网络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拉动一条菌丝,你会发现它总牵连着其他东西。生态学最基本的原则——生物间的关系,在真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用“entangled”这个词的另一个用意。真菌在有机体之间形成着实实在在的关联,这样的生存方式也提醒着我们,所有的生命形式,包括人类在内,都密切联结在川流不息的关系网络之中,有些可见,有些则更隐秘。这就和你关于英文书名中用到“Life”一词的问题关联上了。演化上最常用的图示就是树状图,是用从前表现人类家族关系的图谱来表示不同物种之间的演化谱系。自达尔文以来,演化研究圈子里的主流认识,就是把演化谱系画得像树的枝丫一样,不断分叉。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越来越清楚,物种的趋异只是演化故事中的一部分。生命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时刻之一,发生在一个单细胞生物将另一类完全不同的单细胞生物吞噬之后,后者还继续活在前者体内。在这些新形成的复合生物体内,两个在演化树上各自独立演化了数亿年的分支,完全出人意料地产生了融合。受这些事件启发,很多生物学家开始重新想象生命树,把它想成一个网状结构的谱系图,不止有分叉,还有相互融合以及合并为一体的。网络中的一股股脉络从病毒域(许多人认为病毒并非活的生命体)中穿入穿出。这些动态清楚地表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有着一片连续的灰色过渡地带。如果有人想用一种标志性的生物来象征这种演化图景,他们不必费劲搜寻——真菌菌丝体会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答案。


生活在植物根系中的菌根真菌。图中红色的是真菌,蓝色的是植物。植物细胞里精细的分支结构是“丛枝”(arbuscule,原意为“小树”),是植物和真菌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图源:《菌络万象》。

周松岩:为了让更广泛的读者理解真菌知识,人们有时会借助与植物类比的方法,例如将孢子比作种子、将子实体比作花。你认为这些类比是有帮助的,还是可能阻碍公众对真菌更深入的理解?

默林:真菌学家面临的其中一个问题是,真菌直到1969年才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生物界。这加固了学科资源的偏向:研究真菌的机会比研究动物和植物的少,公众也普遍对真菌缺乏认知。能认识到真菌自成一界、在应对生存挑战上有自己的独门方式十分重要,但在叙述中以更为人熟知的生命形式来作类比,有时会更易让人理解。科学界普遍认可,隐喻和类比有助于打开新的思路。我认为,只要我们记得类比只是类比,不是事实陈述,它们就对理解真菌很有帮助。

罗丁豪: 你也提到在剑桥,真菌学长期被归入植物科学,这是受过去人们对真菌理解的影响所致。你认为自你从剑桥毕业以来,人们对真菌的认知有进步吗?

默林:近年来,真菌无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令我欣喜不已。随着越来越多的求知者开始探索这些神奇生物的生命,我也满怀期待地展望未来将会涌现的各种新成果。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真菌的存在形式异常丰富。真菌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生物类群——它们是个独立的生物界,与动物界和植物界一样涵盖广泛且令人眼花缭乱。而且,绝大多数真菌根本不会长出子实体。但探索之路漫漫,在研究、保护和教育层面,我们都还需要给予真菌更多的关注。


默林·谢尔德雷克,右手扶着一块火绒菌。图源:默林·谢尔德雷克个人网站。

02

从想象真菌到看到真菌

周松岩:本书揭示了真菌与动植物之间多样的互动方式,包括寄生、真菌异养与共生等。你认为未来还可能出现全新的互动形式吗?如果是,你会如何想象它们的样貌?

默林:真菌的演化史告诉我们,真菌与其他有机体的关系总是在变动、协调,也依所处的生态背景而异。更进一步地说,许多现存的共生互动是从之前就已存在的共生关系演化而来的,且两者的具体表现看起来可能完全不同。举例来说,真菌异养是从更常见的菌根共生关系演化而来的;一些为蝉提供营养、供其存活的真菌共生体,演化自一类致命的昆虫病原菌——虫草属真菌(

Cordyceps
)。随着新的生态环境条件不断出现,新的生物互动在真菌与其他有机体间不断产生,各式各样的新型共生关系恐怕都可能在未来涌现。在我的想像中,这些新关系将有一些是互利的——在对于单个生命体来说过于极端的环境中,这样的互利关系能使得参与者们都在其中存活下来。我还设想另有一些新关系会对一方或多方参与者有利,但将以牺牲其他参与者的利益为代价。


一只感染了“僵尸真菌”Ophiocordyceps lloydii的弓背蚁。从弓背蚁的身体中长出了两个子座。这个样品采集自巴西亚马孙雨林。图源:《菌络万象》。

罗丁豪:在书中,你花了大量篇幅讨论菌丝网络可能类似动物大脑中的神经网络。你认为这一观点在多大程度上站得住脚?

默林:正如我在书中写到的,菌丝网络和神经网络存在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可见《菌络万象》第57页):两者都由细长的、能处理信息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也都从顶端开始生长。我类比这两种网络,并不是想抹去它们在行为模式和演化历程上的种种不同,而是因为生命由各种不同的信息处理网络构成,而观察截然不同的生命体(无论是人还是香菇)如何解决问题、应对生存挑战,可以有效增进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周松岩:菌丝和菌丝网络潜藏于地下,几乎无法直接被肉眼看到。当前是否有研究尝试将这些精细而迷人的结构可视化?未来是否有可能让公众在博物馆或展览中看到它们?

默林:是的,有的。我在和一个荷兰的科研团队合作,与一群优秀的演化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共事。他们正在开发使用机器人和高分辨率显微镜来成像真菌的新方法,旨在让我们能够绘制出随着真菌生长而形成的整个真菌网络,并监测其中物质与信息的流动模式。由此生成的数据能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真菌真实的生命动态,更使我们能够就这些卓越生命体的生长和行为表现提出完全不同的问题。


一种面包霉菌—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在走微观迷宫。黑色箭头表示真菌在分岔点和迷宫入口的生长方向。图源:《菌络万象》。

03

真菌的语言,

是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充满了隐喻和类比

罗丁豪:我想你的家人对你有多样的影响——你的兄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而你的妻子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你认为他们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助力了你作为科学家的成功?

默林:他们确实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特别的作用。我一直觉得,把艺术和科学分而论之别扭且不自然。我们称为艺术和科学的事业,都生发自人类的想象力、惊奇感和好奇心——二者既是对周遭现象的探索,也在剖析我们自身深刻体验这些现象的能力。我们将世界割裂为“第一性”量(quantities)和“第二性”质(qualities),因此对“科学”和“艺术”进行了人为二分;这在二者之间筑起了各种令人困惑的区隔。这样的区隔阻碍了我们认知的推进,让我们误以为科学与艺术本就分属于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并不单靠冷冰冰的理性推进。科学家们从来都是情感充沛、富有创意、直觉敏锐的完整人类。他们探寻的世界从来就无法简单地分门别类。更何况,科学家本就必须进一步阐释和交流自己的洞见,具体的表达常常是模棱两可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甚至自相矛盾的,用的是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充满了隐喻和类比。我想,如果能摒弃“艺术和科学分属完全不同的两界”的观念,我们会收获更多乐趣。


默林的家,他的父亲是超心理学家(parapsychologist),母亲是音乐理论家,弟弟科斯莫·谢尔德雷克(Cosmo Sheldrake)是一名音乐家。图源:默林·谢尔德雷克个人网站。

周松岩:真菌与人类正在不断相互纠缠、相互影响。是否存在迹象表明我们正在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共同进化?

默林:我不确定共同演化这个表述是否贴切。这个术语在演化生物学中有非常精确的含义,它描述的是一个物种随着与另一个物种的相互影响而彼此进一步特化或分化为不同物种的过程。但真菌和我们确实在寻找与彼此共存的新途径。我们没法选择不和真菌合作——无时无刻我们都在和它们互动,即使它们根本没划过我们的脑海。透过真菌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漫长历史,是一部与真菌持续合作的长篇:与土壤合作,与植物合作,从古代霉菌疗法到现代抗生素的医疗实例,酒精和其他真菌药物,发酵食物和饮品,以及酵母在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举不胜举。与真菌合作的方式有很多,具体的选择有赖于个人的处境和意向。真菌中潜藏着无尽的颠覆性可能。未来,我会期待继续被真菌“改造”,无论是通过那些改变我们意识的真菌,还是能产生致幻的裸盖菇素的蘑菇;另外还包括那些帮助我们生产食物、药物,支持植物生长,抑或是帮助恢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的真菌。


位于危地马拉的一堆蘑菇石像,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大约有200个这样的石像保存了下来。这些石像表明,在仪式中食用含裸盖菇素蘑菇的行为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图源:《菌络万象》。

04

面包,酒精,奶酪,酱油......

真菌无时无刻在影响我们

周松岩:本书的原版出版于2020年,而我们对真菌的认识自那以后一定有所进展。当前有哪些关于真菌的研究方向或现象最令你着迷?

默林:真菌能形成复杂的、去中心化的共生网络,这令我十分着迷。这些网络承载着生物圈的再生能力,且让真菌在没有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配置下也能协调自己的行为。它们如何感受和整合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又如何穿梭于高度复杂、不断变化、像迷宫一般的土壤之中?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理解它们处理信息的方式,并开发出能够揭示它们在野外的行为表现的技术手段?


毕翠克丝·波特创作的插画:某类石蕊属(Cladonia)地衣。图源:《菌络万象》。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菌作为一个生物界,并没有得到一个生物界理应得到的关注。总的来说,接下去我希望在真菌的保护、研究和教育方面看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保护方面,真菌在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碳封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在全球优先保护的物种中仅占0.2%。当我们危及真菌的时候,我们在削弱为控制全球变暖所付出的努力,也在折损我们所依赖的其他生命体的健康和恢复力。我们也会破坏真菌业已为生存演化出的卓越解决方案,这些手段极其丰富,其中有许多可能会在未来被证明与人类无比攸关。

研究方面,关于真菌我们还有这么多不知道的。直到1969年,真菌才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生物界,这样的现实加固了学科资源的偏向:真菌方面的研究机会要比动物和植物的少。教育方面,对真菌知识的普及在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中都严重缺席,这导致我们绝大多数人继续忽视真菌,并让我们的世界观持续失真。如果对生命世界的描述没有把真菌囊括进来,那这样的描述所对应的也将是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世界。


一环套一环的关系。真菌异养生物Voyria tenella里住满了菌根真菌。图中的A圈内,根系边缘的浅色圆环即为真菌;B圈内,植物组织被省略了,红色为真菌。图源:《菌络万象》。

罗丁豪:在中国,真菌学离大众关注甚至基本认知还相当遥远。你有没有什么想对未来的中国读者说的话,也许能鼓励更多人对真菌产生兴趣?

默林:透过真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真菌用许多超乎想象的方式来塑造地球上包括我们在内的生命。真菌本身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举例来说:生命的存续总是离不开协作。新的共生关系常常形成于危机时刻。通过协作,生物体得以完成单凭自身力量无法实现的壮举。真菌的演化历程就清晰地展现了这一点。在地球史上许多极其重要的共生关系中,真菌都扮演了主要角色。

当然,我们早就知道人类和真菌已经合作了不知多长时间。真菌之所以能支撑生物圈的再生能力,部分源于它们在代谢方面的奇术,能令人惊叹地塑造和重造世界。真菌高超的代谢能力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面包,酒精,奶酪,酱油,青霉素,抗癌药物,降低器官移植过程中身体排异反应的免疫抑制剂……不胜枚举。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生物界,真菌未曾获得与其地位相称的关注。注意不到真菌无时无刻的影响,我们就容易对它们熟视无睹,以至于过度消耗或者(在许多情况下)肆意破坏。我们绝不能忽视这些生物及其主导的生态影响。关心真菌,好奇真菌,这有助于重塑我们与这个至关重要的生物界的关系。还有太多关于真菌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丨本文为原创内容,采访、采访稿译文审校:罗丁豪、周松岩,翻译:F,未经后浪(ID:hinabook)授权不得转载。

丨 策划&编辑:后浪科学

丨合作请联系微信号:Myx2000072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罗在摩根秀后首战评分全场倒数!照例只能进点球!

C罗在摩根秀后首战评分全场倒数!照例只能进点球!

氧气是个地铁
2025-11-09 15:59:01
罗马诺:狼队下周官宣爱德华兹执教;米堡将获300万镑赔偿金

罗马诺:狼队下周官宣爱德华兹执教;米堡将获300万镑赔偿金

懂球帝
2025-11-09 22:57:19
金饰价格跳涨,商家加税高达10%,部分攒金族热情退却

金饰价格跳涨,商家加税高达10%,部分攒金族热情退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22:14:47
心爱的硅胶娃娃被室友锁上门猛干,男子“抓奸在床”气哭报警获赔7766元

心爱的硅胶娃娃被室友锁上门猛干,男子“抓奸在床”气哭报警获赔7766元

可达鸭面面观
2025-10-11 15:09:06
刘嘉玲曝刘德华的疯狂“私生饭”:有人从他床底下爬出来

刘嘉玲曝刘德华的疯狂“私生饭”:有人从他床底下爬出来

红星新闻
2025-11-09 11:32:26
45岁殷桃比基尼照火辣出圈,丰满身材吸睛无数,冻龄状态完美?

45岁殷桃比基尼照火辣出圈,丰满身材吸睛无数,冻龄状态完美?

娱乐领航家
2025-11-08 00:00:03
拍三级片成名的“问题少女”,没家世没文化,凭什么嫁给了郑伊健

拍三级片成名的“问题少女”,没家世没文化,凭什么嫁给了郑伊健

两兄弟养牛
2025-11-09 04:18:47
全运会开幕,四川代表团旗手是他!

全运会开幕,四川代表团旗手是他!

红星新闻
2025-11-09 21:04:21
陕西一小伙结婚当天驾自制“飞机”成功飞天?村民称是他朋友来助兴,飞机5年前就首飞过,民航空管局回应

陕西一小伙结婚当天驾自制“飞机”成功飞天?村民称是他朋友来助兴,飞机5年前就首飞过,民航空管局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08 23:56:08
主力中卫续约被推上日程,但拜仁真会满足他的“高薪要求”么

主力中卫续约被推上日程,但拜仁真会满足他的“高薪要求”么

里芃芃体育
2025-11-10 00:30:03
陪玩陪睡只是冰山一角,王家卫录音曝潜规则,唐嫣、宋慧乔也遭殃

陪玩陪睡只是冰山一角,王家卫录音曝潜规则,唐嫣、宋慧乔也遭殃

枫尘余往逝
2025-11-07 02:05:06
宗馥莉实名举报,震动商界!娃哈哈将迎来巨变?

宗馥莉实名举报,震动商界!娃哈哈将迎来巨变?

熊猫君点评
2025-08-31 08:03:21
白应苍究竟有多狂?被抓前对通缉嗤之以鼻,宣判死刑后一脸不服气

白应苍究竟有多狂?被抓前对通缉嗤之以鼻,宣判死刑后一脸不服气

策前论
2025-11-09 13:29:38
菲律宾前总统成“世界第一巨贪”,家藏数吨黄金,拖垮国家经济

菲律宾前总统成“世界第一巨贪”,家藏数吨黄金,拖垮国家经济

三石记
2025-11-04 19:23:14
太阳第2主力退赛!榜眼打1场又伤,火箭铁人成玻璃人?原来早有征兆

太阳第2主力退赛!榜眼打1场又伤,火箭铁人成玻璃人?原来早有征兆

烟浔渺渺
2025-11-10 00:14:35
维拉4-0伯恩茅斯,大马丁扑点,布恩迪亚、奥纳纳、马伦破门

维拉4-0伯恩茅斯,大马丁扑点,布恩迪亚、奥纳纳、马伦破门

懂球帝
2025-11-10 00:23:00
重大资产重组,百亿A股公司跨界半导体,明起复牌

重大资产重组,百亿A股公司跨界半导体,明起复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9 22:08:14
突发!阿娇前夫再离婚,结束第三段婚姻,妻子一夜删光合照!

突发!阿娇前夫再离婚,结束第三段婚姻,妻子一夜删光合照!

智凌纵横
2025-11-09 15:10:06
挖出戴手铐的女遗骨,鉴定后确定,她就是中央苦苦寻找的人!

挖出戴手铐的女遗骨,鉴定后确定,她就是中央苦苦寻找的人!

蜉蝣说
2025-11-09 17:14:57
大家别被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给骗了,真实的吴石将军其实是这样!

大家别被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给骗了,真实的吴石将军其实是这样!

生性洒脱
2025-11-07 11:59:03
2025-11-10 01:39:00
后浪出版公司 incentive-icons
后浪出版公司
图书出版
3028文章数 8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头条要闻

陕西男子打晕妻子误以为已死 将人扔下土崖致其死亡

头条要闻

陕西男子打晕妻子误以为已死 将人扔下土崖致其死亡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教育
数码
公开课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教育要闻

收藏!2026艺术类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要求

数码要闻

内存、硬盘价格暴涨到扛不住!铭凡官宣旗下迷你主机涨价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