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看似一个利好锂电,一个利好钠电,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上,它们共同为我们描绘出未来新能源电池方向投机的核心路线图:技术分化与市场细分。
![]()
![]()
指引一:从“唯锂独尊”到“锂钠共舞”,应用场景决定技术路线
过去,锂电池凭借其能量密度优势,在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通吃”。但现在,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锂电池(高端玩家):将继续主导对能量密度、续航里程要求苛刻的高端市场。比如,长续航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便携式消费电子等。锂价的回暖,说明其在这些核心领域的需求依然强劲,基本盘稳固。
钠离子电池(性价比之王):将凭借其极致的成本优势、高安全性、优异的低温性能,在对成本极其敏感、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市场实现突破。
指引二:锂电投机逻辑改变——从“周期弹性”转向“龙头价值”
关于碳酸锂价格的报道,核心是“熬过寒冬,春山在望”。但这并不意味着会重演2022年那种价格暴涨十倍的疯狂行情。
价格天花板显现:报道中提到“枧下窝矿的复产预期”会加大价格波动。这说明,一旦锂价回升到一定程度,全球范围内的停产锂矿就会复产,供给会快速增加,从而压制价格的上涨空间。锂价很难再现极端行情。
行业从暴利走向稳态:经历了残酷的洗牌后,成本高、技术落后的企业已经被淘汰。活下来的龙头企业(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证明了其成本控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储能成为新增长极:动力电池增速放缓,但储能需求正在爆发,这为锂电提供了坚实的需求支撑,确保了行业不会崩盘。
![]()
新能源电池方向的三大机会及核心逻辑:
机会一:锂电池的“价值回归”与“存量创新”
核心逻辑:锂价从60万/吨跌至不足10万/吨,淘汰了大量高成本的落后产能。能够在这场“压力测试”中存活下来并依然保持盈利的企业,证明了其拥有最优质的矿产资源、最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最稳固的客户关系。随着碳酸锂价格企稳回升,这些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得到修复,其价值面临重估。
市场信号:近期碳酸锂期货价格从7万多反弹至8万以上,龙头锂矿企业三季报业绩普遍好于预期,显示行业已熬过最坏的阶段。
关注业绩的确定性和持续性,而非短期价格波动。逻辑是“周期反转下的价值修复”。
机会二:钠离子电池的“从0到1”与“场景替代”
核心逻辑:钠资源在地壳中储量极其丰富,成本极低,完全摆脱了锂资源的战略束缚。当碳酸锂价格较高时,钠电池的理论成本优势可达30%-40%。这对于成本敏感型市场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市场信号:中国石化与LG化学的强强联合,目标直指储能和低速车,这验证了钠电池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是成立的。
这是典型的主题投资和事件驱动型投机。紧盯“首个GW级项目落地”、“与巨头签订战略合作”、“某车型大规模量产”等催化剂。逻辑是“产业化突破带来的戴维斯双击”。
机会三:固态电池的“技术颠覆”与“终局预期”
核心逻辑: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了现有电池中的易燃液体电解液,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燃烧、爆炸的安全焦虑。同时,固态电解质可以适配更高性能的正负极材料,有望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以上,实现电动车1000公里以上的真实续航。
市场信号:全球车企(丰田、大众、宝马)、电池巨头(宁德时代、LG)和初创公司(QuantumScape)都在投入巨资进行研发竞赛。
钠离子电池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
2025H1 全球钠电池出货量达到 3.7GWh,同比增长259.0%;预计2025 年全年出货量有望超过 23.1GWh,同比增幅达到 542.7%。2021 年到2024 年全球钠电池出货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195.2%。
1、2021-2025H1 全球钠电池出货量(单位:GWh)
![]()
2、近四年全球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
总结
钠电池的爆发将带动整个产业链。机会不仅在电池本身,更在于其独特的关键材料:
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等。
负极材料:硬碳是目前的主流,技术壁垒高。
电解液、集流体(铝箔)等环节也会受益。免责申明:本刊物由亚商投资顾问沈杨(执业编号:A0240623030002)编辑整理,个股展示仅说明过往案例,不作为投资建议;过往行情及形态,不作为未来行情的唯一评判标准,过往案例未考虑市场因素及交易风险等情况,仅作展示参考使用,不作为未来的服务结果或承诺,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刊物仅代表个人观点,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您投资的依据,您须独立作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作者是秉持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而成,作者对文中所涉及的投资产品描述力求客观、公正,但相关投资产品所涉及到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作者对任何投资产品做出具导向性的购买建议。本刊物虽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在实际使用中不发生任何变更。
本刊物仅供参考,任何人参考本报告进行投资的行为,均应对相应投资结果自行承担风险。并且,当您选择使用本专刊,即表示您已经认真阅读了本声明并同意接受本声明全部内容。本刊物不对投资行为及投资结果做任何形式的担保。
本刊物版权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本公司,且不得对本刊物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刊载或者转发本刊物中的投资观点及策略,应当注明本刊物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刊物的风险。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专刊的,本公司所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