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建于1953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简称。那时候国家刚解放没几年,百废待兴,国防科技一片空白。办校13年,出了上万人才,可到头来四分五裂。1972年,周总理听说后,直叹太可惜,还问能不能恢复。
1952年3月,给中央打报告,建议建军事工程学院,培养现代军事人才。6月,毛主席签命令,把陈赓从志愿军副司令调回,任院长兼政委。下半年,陈赓就开始筹建,选址哈尔滨南岗。建校过程迅速,校舍、实验室、师资,全都在一年内办完了。
![]()
陈赓办事雷厉风行,师资是他最关心的。他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人才,列名单找周总理批。有回他早起堵门,总理忙得不行,他还追着批。半年拉来一大批专家,从清华北大借,从各地调。
1953年7月10日,陈赓请毛主席题学报名,主席写下“工学”二字,说要建成第二个黄埔。8月26日,训词下来:教学为中心,学员教师为主,严谨严密严格。
全院当军令执行。开学时设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兵五系,23个专业,外加预科。学员来源广,有战斗英雄,也有文化不高的小伙子。像谭国玉,只上过一年初中,头几次考白卷想退学,陈赓一顿教育,他咬牙补上。
![]()
哈军工的特别之处,在于“两老办院”。老干部带作风,老教授掌教学科研。陈赓让知识分子当正职,老干部当副的。教育部部长张述祖,科研部长高步昆,教务处长曹鹤荪,全是专家。1954年7月,毛主席亲自审教学计划,通过后全院沸腾。
苏联专家说,他们国家都没这待遇。陈赓对教授客气,家属工作子女上学,全他张罗。彭德怀来视察,一块儿在小食堂吃粥夹菜。学校对外保密,叫103部队,内部誓言建不好甘愿死在荒山。
1955年,学校初具规模。导弹教研室就8人,背几门外弹道课,马明德带队土法上马,建出中国第一座实用低速风洞。钱学森来访,赞不绝口。陈赓腿上有旧伤,心绞痛老犯。1961年,陈赓在北京去世,哈军工人哭成一片。
![]()
1966年,改华东工程学院,后成南京理工大学,全院退出部队序列,海军系留哈尔滨,改哈尔滨工程学院。1969年,主体南迁长沙,而后挂牌长沙工学院。1978年,升格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装甲兵系并西北工业大学,工兵系散入多校。
最让人惋惜的,是1972年8月6日那件事。人民大会堂开卫星工程会,周总理问负责人张祥根,你是哪毕业的。张祥根答哈军工二系。周追问学校怎么样了,张说已经分了。周恩来长叹:哈军工,出人才的地方,就这么散了,太可惜!还能不能恢复?
张祥根预估要两年,周总理记下来,次日批国防科委查可行性。1973年,军委会上,他又提“军工拆散了,可惜”。可那时国事重,恢复没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