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标叔,今天带大家来分析一下美为何对华态度骤转,还有美国内斗凸显的深层问题。
“我和特朗普总统一致认为,美中关系从未如此良好!”
美国防长赫格塞斯的这句话,最近在国际舆论场上炸了锅。
![]()
要知道就在三天前,他还在东京当着日本官员的面喊着“要联合盟友共同威慑中国”,转身到了东南亚安全会议,就换了一副完全不同的面孔,甚至主动提出要重启中美军事沟通热线。
那么,他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
结束亚洲之行回到华盛顿的特朗普,被眼前的烂摊子浇了一头冷水。
政府停摆突破30天,创下近年最长纪录;4170万美国人的食品补助断了供,这些人占美国总人口的九分之一还多。
![]()
美国的政府停摆不是新鲜事,但这次的后果格外严重。
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砸了几千万低收入者的“饭碗”——这里说的饭碗是真的饭碗,因为他们赖以为生的食品券从11月起就没了着落。
纽约布鲁克林的食品银行前,最近每天都排着几百米的长队。
![]()
如果政府停摆再持续,全国三分之二的食品银行会断供,届时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饥饿问题。
纽约、加州、弗吉尼亚等州纷纷动用应急资金给食品银行输血,俄勒冈州州长甚至公开喊话白宫:“你们在华盛顿搞政治斗争,却让底层民众买单,这是犯罪。”
比老百姓断粮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军队的不满。
![]()
虽然五角大楼强调“核心作战部队军饷有保障”,但后勤、文职等岗位的人员已经连续一个月没拿到工资。
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军事基地,有士兵家属在社交平台发帖:“丈夫每天训练保家卫国,我们却要去食品银行领救济,这太讽刺了。”
这些民生问题像定时炸弹,而特朗普很清楚,引线就攥在民主党手里。
![]()
国会参众两院都由民主党主导,他们以“反对边境墙拨款”为由,拒绝通过新的预算法案,硬生生把政府拖进停摆泥潭。
11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怒怼民主党:“这是敲诈勒索式的停摆,我们必须战斗,这关乎国家存亡!”
在外界看来,这更像是特朗普要把自己塑造成“对抗民主党乱政”的英雄,可老百姓要的不是口号,是能领到的食品券和按时到账的工资。
![]()
![]()
就在特朗普焦头烂额时,前总统奥巴马的突然出山,给了他致命一击。
这位民主党标志性人物,时隔两年重新站上竞选讲台,目标直指特朗普。
11月1日到2日,奥巴马连续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和新泽西州纽瓦克举办集会,为民主党州长候选人站台。
![]()
演讲中,他把特朗普政府批得一无是处:“我们的国家正处在黑暗时刻,现任政府无法无天、鲁莽狭隘,把政治变成了个人秀。”
奥巴马没谈太多国际大事,只盯着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当4000万人领不到食品补助,当军人家属要去领救济,这个政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更关键的是,奥巴马选的两个州都是“战场州”。
![]()
弗吉尼亚州的民主党候选人斯潘伯格和新泽西州的谢里尔,与共和党对手的支持率咬得死死的。
奥巴马亲自站台,相当于把这两场州长选举变成了“对特朗普执政的全民公投”。
民主党很清楚,州长选举是2026年中期选举的“前哨战”。
![]()
如果能拿下这两个州,不仅能掌控更多地方资源,还能为明年的总统大选积累势头。
除了打民生牌,民主党还抓住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大做文章。
10月30日,白宫宣布下调部分对华商品关税,换来了中国采购美国农产品、暂缓资源出口管制等实际好处。
![]()
俄乌问题也成了攻击点。
特朗普竞选时承诺“24小时内让俄乌停火”,上台后却迟迟兑现不了。
民主党抓住这一点,嘲讽他“说话不算数,执政能力堪忧”。
![]()
即便赫格塞斯解释“要降低美国介入成本”,也被民主党歪曲成“对外怂、对内狠”。
内忧外患之下,特朗普的支持率持续下滑。
最新民调显示,他的全国支持率已经跌到41%,在关键摇摆州的支持率更是被民主党潜在候选人拉开差距。
![]()
赫格塞斯对华态度的180度大转弯,本质上是特朗普的“缓兵之计”。
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算得很清楚:现在和中国硬碰硬,代价他承受不起。
毕竟,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日用品进口来源国,从衣服、玩具到家电,七成以上的廉价商品都来自中国。
![]()
政府停摆后,美国底层民众本来就手头紧张,要是中国商品涨价,只会加剧不满情绪。
下调部分关税,既能压低物价,又能让农场主卖掉积压的农产品,稳住农业州的选票——这些州都是特朗普的票仓。
虽然美国通胀有所缓解,但核心物价仍在高位。
![]()
美联储多次表示,“对华贸易摩擦是推高通胀的重要因素”。
特朗普要想在选举前把通胀压下来,需要和中国在经贸上达成一定共识。
但特朗普的缓和姿态,又不能做得太明显。
毕竟“对华强硬”的政治正确不能丢,一旦被民主党扣上“卖国”的帽子,损失的选票可能比得到的更多。
![]()
这就造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赫格塞斯在东南亚说“中美关系良好”,五角大楼却在同时宣布“将在亚太部署更多军舰”;白宫下调部分商品关税,却在科技领域加大对中国企业的限制。
我们中国既不会因为几句好话就放松警惕,也不会拒绝合理的合作。
对中国企业来说,短期的关税下调是机遇,可以趁机扩大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科技领域的博弈不会停止,自主创新的脚步不能停。
![]()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缓和关系的同时,也在悄悄布局。
美财长贝森特最近公开表示,“最多两年,美国将彻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目前美国已经和澳大利亚、日本签署了稀土合作协议,试图构建新的供应链。
稀土是新能源、军工等领域的关键材料,美国的这个动作,显然是在为长期博弈做准备。
![]()
另外,美国还在撺掇欧盟对华强硬。
最近欧盟对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背后就有美国施压的影子。
特朗普知道自己现在没精力和中国一对一抗衡,就想拉上盟友当“炮灰”,分散中国的注意力。
对中国来说,稳住和欧盟的经贸关系,避免被美国孤立,是当下的重要课题。
![]()
结语:
赫格塞斯的“对华友好”表态,说到底是特朗普的权宜之计。
当美国的国内危机缓解,当选举形势发生变化,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态度随时可能再次转向。
对中国来说,既要抓住短期的合作机遇,比如扩大对美农产品进口的谈判空间,拓展制造业的市场份额;也要保持长期的战略清醒,在科技、稀土、地缘政治等领域做好应对准备。
![]()
美国的内斗还会持续下去,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大概率会把“对华政策”当成攻击对方的武器。
这种政治操弄,可能会让中美关系出现反复,但不会改变两国“斗而不破”的基本盘。
毕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重心正在发生转移,当美国还在为内部问题焦头烂额时,中国已经在构建新的全球合作体系。
这不是“接替美国”,而是“开创未来”——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共赢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