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0月26日刊发题为《南美洲政权更迭:美国过往行动如何展开》的文章,作者是汤姆·奥康纳。全文摘编如下: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对委内瑞拉的威胁不断升级,同时对海上疑似毒品贩运者展开前所未有的打击行动,这标志着美国在西半球干预的新时代已然开启。
然而,白宫的行动沿袭了美国在其邻近地区进行广泛干预的历史。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华盛顿在南美洲支持了各种层面的政变、清洗和政治干预。尽管此后美国与该大陆大部分地区保持基本友好的关系,但由于干预产生持久后果,其历史影响仍持续引发争议。
控制巴拿马运河
美国对南美洲的兴趣早在本国历史初期便已开始。1823年,时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宣布了将欧洲列强逐出西半球的思想,这一宣言被广泛视为一个重大转折点。
第一个重大舞台出现在20世纪初的巴拿马。这个横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国家于1903年在美国支持下脱离哥伦比亚独立。为换取美国派遣军舰支持其独立诉求,巴拿马授予美国一项无固定期限的租约,用于修建后来的巴拿马运河。这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于1914年建成。
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直接控制持续到1999年。那一年,根据一项承诺保持运河永久中立的条约,运河被移交给巴拿马。这项协议一直受到特朗普的批评,他呼吁美国重新夺取这条水道,甚至威胁使用武力。
华盛顿此前曾在巴拿马运河周边地区兑现过此类威胁,因为美国在1915年至1916年间对尼加拉瓜、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干预和占领。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校区历史学荣誉教授斯蒂芬·G·拉贝对《新闻周刊》说,所有这些行动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确保对巴拿马运河周边地区的控制权。
拉贝说:“在20世纪前三分之一的大部分时间,美国的干预都与巴拿马运河有关,都是为了使加勒比海盆地成为一个‘美国湖’,从而使货物能够通过日益重要的巴拿马运河。”
颠覆左翼政权
1959年古巴革命导致一个共产主义领导的政府出现在距离佛罗里达海岸仅150公里处,此后美国加倍努力压制整个拉丁美洲的左翼情绪,这常常通过秘密手段进行。
随后在南美洲发生的主要事件之一是1964年的巴西政变。该政变推翻了左翼总统若昂·古拉特,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军事统治时期。政变策划者得到美国的大量援助。美国还制订计划,一旦动荡演变成内战,美国将提供军事支持。
1973年,另一场南美洲政变在智利上演,社会主义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被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将军领导的一群军官推翻,皮诺切特的统治持续到1990年。尽管中央情报局后来承认当时知晓该阴谋,并且解密的文件表明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至少长期以来一直希望阿连德倒台,但美国在此事件中发挥多大作用至今仍有争议。
巴西和智利在政变后的政府领导下,成为所谓“秃鹰行动”的关键成员,这是一场协同打击南美洲各地左翼运动的行动。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和乌拉圭,通过冷战时期政变上台并得到美国支持的右翼政府也纷纷加入这一反共阵线。
拉贝说:“这些行动是一场灾难。对于1973年后皮诺切特将军统治下的智利来说,侵犯人权的现象十分普遍。”
重创社会经济
在南美洲之外,美国还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以更加粗暴的方式加强了在整个中美洲的行动。
在尼加拉瓜,美国支持名为Contra(指尼加拉瓜反政府游击队——本网注)的反政府武装来对抗桑地诺政府。在萨尔瓦多,美国援助军政府对抗左翼游击队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在危地马拉,中情局在1954年支持的一场政变为美国冷战时期在拉丁美洲的秘密行动铺平道路,美国支持该国政府对抗一系列左翼反叛力量。这些内战均以和平协议告终,为和平选举铺平道路。然而,不安全和经济困境继续困扰着这三个国家。
华盛顿在冷战期间为洪都拉斯政府部队镇压持不同政见的左翼团体提供大量援助,并且在后来2009年的政变中仍被怀疑扮演了幕后角色。那场政变重创这个本已饱受犯罪率飙升和毒品贸易困扰的国家。
过去美国在所谓“北部三角”地区(包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三国——本报注)的政策所产生的后果,也助长了一些最紧迫的国内挑战,例如毒品贩运、帮派激增和大规模移民潮,这些正是特朗普转向在南部边境采取更强硬策略的核心原因。(编译/卿松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