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4日电 (杨大勇)入地的“金刚钻”、用于航空航天的轻量化材料、化工新材料、尼龙新材料、超薄铜箔、精细氧化铝……在中原大地,一批拥有“超能力”的新材料不断“上新”,从微米到纳米,从基础材料到国之重器,河南民营企业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人造金刚石闪耀世界
1963年,河南郑州诞生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开启了中国人造金刚石的先河。历经60余载的发展,人造金刚石产业在中原大地不断“裂变”,郑州、许昌、南阳、商丘等地金刚石产业不断出新出彩。
![]()
图为坐落在郑州市的中国第一台六面顶压机。杨大勇 摄
走进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车间,一排排六面顶压机正在安静运行,将放置其间的石墨等原材料“孕育”成一颗颗晶莹璀璨的钻石原石。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该企业宣布通过高温高压法成功培育出一颗重达156.47克拉的钻石原石,该钻石为目前已知全球最大的人工培育钻石单晶。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各个职能部门“保姆”式的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擦亮了“钻石之都”的名片。
柘城县人民政府县长吴杰介绍,柘城超硬材料新产品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从“工业牙齿”到“钻石首饰”,从精密刀具到半导体材料,柘城金刚石正在向价值链顶端攀升。
![]()
图为人造钻石加工车间。王中举 摄
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超硬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主导制定行业标准6项,4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出口至欧洲、美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三年出口量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外联部总监宁跃杰介绍,公司成立之初,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帮企业纾困,帮助企业申请科技项目资金,企业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
郑州市工商联副主席马秦岭说,工商联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积极走访企业,深入了解民营企业诉求,主动为企业纾难解困,推动相关部门协同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5%,而河南人造金刚石产量约占全国的80%。郑州作为产业“大脑”,汇聚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力量,聚焦半导体衬底等关键技术研发;南阳主导单晶制造,商丘专注微粉生产,许昌着力装备配套——四地形成了一条贯穿上下游的金刚石产业生态链。
新材料不断“突围”
走进位于焦作的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各种新材料令人耳目一新。这家产能规模和技术创新全球领先的无机氟材料行业领军企业,主持制定、修订10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项国际标准。
该企业董事杨华春介绍,企业多年来致力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氟、锂、硅、硼四个元素细分领域,以及负极性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其中,生产的晶体六氟磷酸锂和超净高纯电解液氢氟酸国际领先。
在河南灵宝铜箔生产车间,一卷卷薄如蝉翼的铜箔闪耀着科技的光芒。这个被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协会授予“中国铜箔谷”称号的豫西小城,铜箔产量达7.8万吨,形成了总产值超200亿元的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
图为灵宝市铜箔产业展厅。杨大勇 摄
灵宝华鑫铜箔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侯涛涛说,公司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实现了4微米锂电铜箔批量生产、3.5微米极薄锂电铜箔成功生产,其厚度还不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此外,7万米4.5微米极薄锂电铜箔成功生产,刷新了行业纪录。
灵宝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灵宝市委、市政府把铜箔铜基新材料产业作为灵宝工业四大产业之一,坚定发展信心,加快转型步伐,让“中国铜箔谷”招牌更亮。
近年来,河南加强新材料产业布局,出台一系列举措,支持新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金刚石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超薄铜箔产业是河南新材料产业不断向“新”的缩影。譬如,用于航空航天的轻量化材料、尼龙新材料、精细氧化铝、生物基新材料等,一批拥有“超能力”的新材料正在圈粉世界,凭借高纯度、精细度等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