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不少老板聊天,发现大家对融资这事普遍焦虑。虽然政府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但真到申请时还是会卡在各种细节上。咱们中小企业主最头疼的就是这个——明明手里有订单、有项目,就是贷不到合适的款。
![]()
北京小企业融资最常碰的四个坎儿
第一个坎儿,抵押物不够硬。北京房价高,但有房的老板毕竟少,尤其是科技型、服务型企业,核心资产可能是专利、客户名单或者团队,这些东西银行认吗?上个月有个做人工智能的客户来找我,公司成立三年,年营收八百万,但办公场地是租的,专利刚申请下来还没转化。跑了两家银行,要么直接说没抵押物不做,要么给的额度只有五十万,根本不够周转。这种轻资产企业,银行传统的抵质押模式确实不太友好。
第二个坎儿,流程太折腾。有个做建材批发的老板跟我说,为了三百多万的贷款,前前后后跑了七趟银行,填了十几张表,财务数据从2019年翻到2023年,最后等了四十天才批下来。中小企业用钱急啊,等贷款下来,该抓住的订单早黄了。不是银行故意卡,是他们风控流程本来就严,可对企业来说,时间成本实在扛不住。
第三个坎儿,产品不对路。很多老板以为贷款就一种,其实银行针对不同行业有专项产品。比如餐饮行业有“餐饮贷”,科创企业有“科技信用贷”,纳税好的能申请“银税互动贷”。之前有个做软件研发的客户,本来符合某银行的“专精特新贷”,但他自己去申请时没提这个资质,结果被归到普通企业里,利率高了一截。自己摸不清产品门道,很容易走弯路。
第四个坎儿,隐性成本藏得深。有些机构宣传低利率,等签合同才发现有担保费、服务费、咨询费,加起来综合成本能涨30%。还有些中介拍胸脯说“包过”,结果收了前期费用就不管了,最后贷款没批,钱也拿不回来。中小企业本来利润薄,经不起这种折腾。
所以,找一家靠谱的贷款服务机构,非常重要。
钱云作为北京已经15年的助贷公司,跟20多家银行有合作,关键是能根据企业特点量身配方案,而且口碑和专业度都很不错。
上周有个做智能硬件的初创团队,原本被三家银行拒了,钱云那边用供应链金融方案给接上了,500万的信用贷三天就到账。这种灵活度在传统金融机构很难见到。要说综合服务,钱云的全流程跟进更细致,从材料准备到贷后管理都有专人盯着,这对没经验的老板来说省心不少。
融资这事,找对方向比瞎忙活重要。现在北京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有上百种,关键是要找到懂行的人带你绕开雷区。通过专业服务机构申请的企业,获批时间平均缩短2/3,利率下浮10-15%。找对路子,想要获得资金其实没那么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