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万湑龙
就在上周,鸿蒙智行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全系品牌交付总量突破了100万辆。
仅仅用时43个月,鸿蒙智行就完成了从零到第一个百万销量的成就。而且随着产品阵营的丰富,鸿蒙智行的销量曲线还在呈现着上升的态势。譬如说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交付量就来到了6.8万辆。而总销量从50万到100万辆,总共用时不到一年,在过去这一年鸿蒙智行推出的车型就有5款,占了“五界”现有车型的近半壁江山。
但就是这么一个里程碑时刻,却有一件和我们惯有思维相悖的事。一向看似“张扬”的余承东却在此刻显得沉默寡言——截止今天,也只是发了一条微博表示庆祝,也只是当天发的三条微博其中之一。
![]()
其实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最近几个月余承东登上热搜的频率明显低了很多。用数据来说的话,最近三个月最热闹的时刻,是享界官宣了杨幂和沈腾两位品牌大使的那天,这也明显是被娱乐明星带起来的热度。从微博指数上来看,甚至有长达半月的“静默期”。而今年相比起去年,同样是第三季度,“余承东”三个字的百度指数甚至低了近一半。
![]()
这种刻意低调其实有迹可循。在今年8月17日的央视《对话》节目,请到的嘉宾就是余承东。彼时对于华为的里程碑是鸿蒙5.0设备突破1000万台这条“生死线”,主持人陈伟鸿在节目里就曾问过余承东:“这么重要的一个历史性时刻。我发现你反而比之前好像低调了不少。像你的著名的语言‘遥遥领先’、‘强的飞起’这些都是必备语句,但是在这次只是在微博上发了一个说我们会抽100台华为手机。这是刻意而为之的低调,还是说你打算跟原来的高调决裂了?”
余承东当时的回答是:“其实遥遥领先这种话我是讲得非常少。在过去十几年,我管华为的终端发布产品,有时候在某一个领域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领先的时候,我可能会蹦出这样的词。”
这个回答,我最多只能认可一半。
更加“安全”的鸿蒙智行
余承东的内敛,其实和企业所处的时间节点是有非常强的相关性。
面对央视采访时,是鸿蒙5.0解决了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上“站住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华为在开发鸿蒙系统时的紧迫感和内外部环境有多恶劣,在此前那个阶段,余承东所喊出来的“遥遥领先”,一方面是在给自己的研发人员打气,坚信自己所走的技术路线。另一方面也是在立Flag,督促整个体系快速成熟。
![]()
其实把视角切换到鸿蒙智行,道理也是相通的。在余承东接手车BU的最初两年内,问界的销量并没有如预料中爆发式增长。但当时,车BU的选择是始终相信技术、改进技术。直到2023年,在投入5亿对问界M7(参数丨图片)进行升级换代之后新车突然火爆出圈,单月交付开始破万。
在鸿蒙智行完成“活下去”这个最初阶段任务时,余承东的表态同样非常低调,只是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其实余承东能够登上热搜的发言,多数和“遥遥领先”四个字关系并不密切。譬如说在今年深港澳车展的论坛上,他选择了一个公众因为安全事故而对于智能辅助驾驶引发讨论的当口,通过对于友商的“仗义执言”将自己送上热搜。归根到底其本质,还是在尽可能规避舆论波及到鸿蒙智行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的风险。
恰好,当他说那番话时我正在台下。记得本身都已经有点乏味的现场,当余承东说“有些话我的助理不让说,在台下一直在摆手,但我忍不住想说”时,在场的各位观众已经举起了手机,现场见证和制造了热搜的诞生。
![]()
回归正题,鸿蒙智行的技术和产品其实和华为曾经的遭遇有些相似,一出场是并非是众星捧月,而是需要消费者通过获得超预期的长线体验之后,通过影响更多的身边人,才逐渐形成忠实的消费群体。
其实关于智能辅助驾驶的体验亦是如此,参数和硬件上的堆砌未必能造就真领先。就拿最近两次媒体进行的智能辅助驾驶大规模测试来说,鸿蒙智行的车型成绩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多数业内人士和鸿蒙智行车主却表示完全不认同,毕竟这结果和他们在现实中的体验差别太大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我在上海深度体验过一次搭载了乾崑智驾ADS4.0的车型,在出隧道的瞬间,SR界面上就显示出了相隔三个车道外有一条潮汐车道,这已经完全超出了硬件所能感知到的极限,而在同一个路段,大多品牌的辅助驾驶系统在SR界面上不会显示到如此细致。
事后我跟其他品牌的工程师闲聊的时候又谈及到了这件事,他们给出的答案是,鸿蒙智行的工程师会对类似的细节投入大量的优化工作。甚至于这样的工作量,是一般企业的研发团队不可承受之重。
还有一个例子,最近这段时间大众关心的安全话题又转到了车门解锁机制,尤其是碰撞后自动解锁功能上。其实在这方面,鸿蒙智行一直在投入高额的研发和物料成本。全系车型包括尊界、问界、享界、智界和尚界,在今年全部标配了CPM碰撞冗余解锁模块。这个模块的工作原理就是将电源、控制驱动、信号接收器都备份了一套并集合在一起,放在了撞击后也不易受到影响的位置。并且它还单独设置了安全专线,专门接收碰撞信号,用于降低极端场景下无法解锁车门的风险。
![]()
但以上种种,能够在新车推出的第一时间被感受到的情况却寥寥。大多只有在真正遇到险境时,才能够展现出产品的安全底线是否兜得住。就像是自2023年起,鸿蒙智行的主动安全系统避免可能发生的碰撞风险超过240万次这个数据,真正被普罗大众看到的机会并不多。因为这都是散落在了这百万车主日常使用的每一个片段其中,并不是每一次避险都会有人发到社交媒体上的。
所以,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非常了解自己的产品底线,以及对于维护这条底线做了海量工作时,却看到因为其他人基础工作做的不够好而导致包括自己在内全行业都被质疑时,我相信我们肯定有不少人会表现的比余承东更加“儒雅”。
但为什么现在的余承东会如此低调呢?首当其冲还是在于用户量所给予的底气。体验过的人越多,就愈发会“事实胜于雄辩”。同越来越多的鸿蒙智行用户在短视频平台、车友社区等渠道,主动分享用车过程中的安全体验视频,以及向亲友推荐该品牌车型,甚至形成一批感染力强的“民间销售团队”。这种来自真实车主的自发认可与口碑传播,构成了鸿蒙智行销量持续攀升的重要内生动力。
而百万辆的基础,以及已经形成的消费者结构,已经帮鸿蒙智行构建起了另一种“安全”。
低调如余承东
如果想要更加理解余承东走向低调的心理状态,我还是比较认可在央视节目里他自己说的一句话:“鸿蒙还在成长阶段,我们更想把精力放在‘做好产品’上,而不是‘喊口号’。” 对于鸿蒙智行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
其实余承东这种克制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品牌发展阶段的认知——当销量规模达到新高度时,过度宣传可能带来舆论压力与用户期待失衡的风险。他更希望将重心放在产品品质与用户体验的打磨上,用实际表现赢得口碑。
鸿蒙智行现在所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基本盘呢?管中窥豹一下10月份销量中的几个数据。首先是成交均价来到了39万元,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很难说有几家传统豪华品牌是不羡慕这个成绩的。换个角度来思考的话,“量价齐高”的本质实际上说明了鸿蒙智行通过高水准的智能化体验,所打造的新豪华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
另外一组数据是智界的月销破万和尊界的销量超过2000。从今年的七月到十月,智界月销量倍数级的提升是相当惊人的。R7和S7两款产品在完成了全方位的产品力提升之后,以相当到位的价格完成了一场“卡位战”,战果之显著也加强了奇瑞和鸿蒙智行深化合作的信心。
![]()
同样是在上个月,上海智界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将会持续加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算法以及车联网生态,同时还会成立上海、深圳两个设计中心。之后将会在智界投入5000人的研发团队以及超百亿资金。再加上接下来会推出的大型SUV产品和MPV,智界的整体品牌形象正在越来越完整。
而关于尊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曾提及过,国内消费者对曾经传统豪华品牌所打造的高端定义和围绕着定义成型的圈层,已经被诸如华为三折叠手机这样的高端智能化设备所带来的便利以及尊贵体验冲散了。如今无论是从销量数据还是口碑来看,尊界正在以我们难以预料的速度形成一个新的消费圈层。
而在这其中,你会发现在实操环节运营5个不同的品牌,其实是要比单一品牌难度高很多的。鸿蒙智行的消费者正在突破我们原本认知中那些,对于华为ICT类产品有认可度的富裕人群,进而走向更年轻和层次更丰富的不同群体。他们对于产品和体验的需求更加明确,同样对于品牌包容度的平均阈值在降低——“你可以有千般好,但在我身上,你不能够犯错”,这其实对于整个鸿蒙智行从产品到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或许能够更加理解余承东的“刻意低调”。毕竟现在鸿蒙智行的消费者已经不都是“花粉”了,他们所看重的是鸿蒙智行通过技术领先以及对于安全责任感所体现出的,实打实的产品口碑。再多人的攻讦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当产品真正立足于用户场景,用可靠的技术解决实际痛点时,市场的回应终将回归理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