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可持续投资真是火得一塌糊涂,ESG这个词直接成了金融圈的流量密码,简单说,就是把钱投给那些环保、对员工好、运营规矩的企业。
本来这事儿顺风顺水,没想到最近却因为国防产业闹起了大争议,以前提到ESG投资,国防企业那是妥妥的"黑名单"选手。
它们跟烟草公司、化石燃料巨头一样,因为和和平理念相悖,被大多数道德基金拒之门外,2022年初欧盟还有份报告,直接建议把武器投资归为"社会有害"项目,不让它进合规的基金池。
![]()
本来大家都觉得这规矩板上钉钉,没人会质疑,谁能想到,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这一切都变了。
安全突然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了和平稳定,再谈环保、民生都是空谈,公众和投资者的想法开始转变,大家慢慢意识到,国防力量或许也是可持续发展里不能少的一环。
俄乌冲突敲警钟,国防在ESG里的身份变了
最先动手调整的是各国政策,德国直接把国防产业拉进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队伍里,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
瑞典最大的银行SEB更有意思,以前打死不让旗下基金碰军工,乌克兰战争一爆发,立马改了规矩,允许选择性投资国防领域。
银行自己也说了,这都是地缘政治变了逼的,欧盟委员会在2025年3月又添了一把火,推出"欧洲再武装计划",打算未来四年凑8000亿欧元砸在国防上。
本来想这计划一出来,国防能不能进ESG该有个准话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欧盟至今没明确说国防投资符合可持续金融标准,这可把企业和金融机构坑惨了。
![]()
大家摸着石头过河,一会儿能投一会儿不能投,混乱得不行,我之前一直觉得ESG的标准挺清晰,现在才发现全是模糊地带。
以前觉得国防和道德投资八竿子打不着,现在地缘局势一紧张,反倒成了争论的焦点。
这背后其实是大家对"负责任投资"的理解在变,安全和可持续性开始绑在一起,再也不能分开看了。
![]()
全球ESG资产规模眼看着就要涨,预计2030年能到40万亿美元,规模越大,问题越突出,不同ESG服务商的标准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同一个企业,这家给高分,那家可能就给低分。
本来想靠这些标准帮投资者避坑,结果反而让大家更迷茫,不知道该信谁的。
ESG投资水很深,投资者该怎么避坑
除了国防的争议,ESG投资还有个大麻烦,就是不同地方的价值观差太多,在这个国家算道德的事,到了另一个国家可能就没人认可。
![]()
就像东南亚的大型水电项目,本来是为了搞低碳能源,符合环保要求,可偏偏要让原住民搬家,马来西亚的巴贡水坝就是这样,淹了大片土地,近9000人被迫离开家园。
这环保是达标了,可社会责任这块却拖了后腿,你说这项目算符合ESG标准吗,更让人头疼的是"洗绿"乱象。
有些企业嘴上喊着环保、负责任的口号,实际做的却是另一套,本来想通过ESG筛选出优质企业,结果反倒让一些投机分子钻了空子,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
监管机构虽然在管,但想彻底根治,怕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无奈的还是信息不透明。
买了ESG基金,却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国防企业的资产,基金文件里压根不明确说,想查都没地方查。
投资者想确保自己的钱投得符合道德观念,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如此看来,投资者也不能光等着行业规范,自己得主动想办法。
![]()
首先得要求基金公司给更清晰的报告,尤其是那些军民两用技术、核能这些有争议的领域,必须说清楚。
然后多问问基金对国防、军火行业的态度,看看它们怎么平衡短期的地缘政治和长期的环保目标。
最重要的是,得看看基金的道德立场和自己合不合拍,别投了之后才发现理念不合,毫无疑问,现在的ESG投资早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事了。
![]()
把国防纳入责任投资,看着矛盾,其实反映出这个框架正在跟着世界的变化进化,以前只关注环保和民生,现在必须把安全也加进来。
世界越来越复杂,责任金融的规矩自然也得跟着变,资本的流向,其实就是大家对安全和未来的选择,当战争和气候危机同时出现,我们对"负责任投资"的定义,也得更诚实、更全面。
国防该不该进ESG,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它提醒我们,责任投资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得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调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