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近日,有媒体报道,推广卫生厕所在部分地区走了样:有的成了“参观样品”,建得漂亮却不让用;有的位置偏僻,村民找不到或嫌麻烦不愿意去;还有的缺乏后续管护,没多久就污水横流、蝇虫滋生,沦为新的“脏乱差”死角。
推广卫生厕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实事,但现实中,一些地方把“建多少”当成硬指标,把“好不好看”当成政绩亮点,忽略了“村民用不用得上、用得舒不舒服”。有的地方觉得厕所建在路边显眼,方便上级检查,却没考虑村民日常出行的距离;有的地方只盯着建设进度,没有担负起后续的清洁、维修、粪污处理等管护责任;更有甚者为了省事,干脆把厕所锁起来,美其名曰“避免损坏”,实则就是懒政怠政。这样的形式主义,浪费了资源,寒了群众的心。
把改厕当成“面子工程”,只向上负责,不向下负责,暴露了一些地方错位的政绩观。要让农村卫生厕所好用,关键要做到“三个回归”:回归民生本质,把村民满意作为核心标准,从选址、建设到管护,全程邀请村民参与,把工作做到村民心坎上;回归实用导向,不追求高大上的设计,选择简便、易维护、成本低的改厕模式,确保村民用得顺手、用得长久;回归长效管理,建立建管并重机制,将改厕后续管护纳入村规民约,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经费,避免“一建了之”。同时,改变只看数量、不看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多到村里走走、多听村民意见,看看厕所是不是真能用、群众是不是真满意,让形式主义没有生存空间。
民生工程,贵在“实”。农村卫生厕所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小切口,更是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只有摒弃“重面子、轻里子”的想法,才能让卫生厕所建设成为经得起检验的民心工程。
![]()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
文:郭元鹏(媒体人)
编辑:于洋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