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向太一句“我绝不录用王家卫,他不受控”直接把老爷子送上热搜。
直播间里她语速飞快:投资他的老板都亏钱,没有张叔平他啥也不是,拍电影就是烧钱。
弹幕刷得飞快,有人拍手“终于有人说真话”,也有人叹气“王家卫招谁惹谁了”。
我蹲在屏幕前,脑子里却闪过《花样年华》里张曼玉买馄饨的那条窄巷,梁朝伟在吴哥窟对着树洞低语——那些画面,原来在资本眼里,只是一张张烧掉的钞票。
先说钱。
向太没说错,王家卫确实贵。
一部《一代宗师》拍到章子怡练出真功夫,拍到张震拿下全国八极拳冠军,拍到宋慧乔在片场哭“我什么时候能收工”。
最惨的是投资人,开机时给1亿,杀青时变3亿,上映还剪成两个版本,票房却只够回一半。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老板心疼,天经地义。
![]()
可观众的心也疼。
我们心疼的不是老板,是那些被王家卫“折磨”出来的镜头:
《春光乍泄》里黎耀辉独自去伊瓜苏瀑布,水声盖过哭声,那一刻多少人看懂“失去”;
《重庆森林》里金城武一边吃凤梨罐头一边对着肥皂说话,我们才知道原来失恋可以这么滑稽又这么疼;
《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在阁楼梳头,短短三分钟,后来成了“无脚鸟”最后的落脚点——这段戏拍了一星期,废掉几万尺胶片,老板在账本上滴血,可影迷记了三十年。
你说这都是钱?
不,那是时间,是演员的魂,是王家卫把“不受控”三个字写进了人性。
向太说他“没有张叔平是个屁”。
张叔平是王家卫的老搭档,剪接美术一手抓,两人吵了三十多年,剪《花样年华》时张叔平把梁朝伟一双眼睛剪成“会说话的黑洞”,梁朝伟说“我演的时候都没发现自己能这样”。
王家卫确实依赖张叔平,就像周星驰需要吴孟达,周杰伦需要方文山——可搭档是互相成就,不是谁是谁的附属品。
把一个人三十年的才华全算到另一个人头上,这对两个老头都不公平。
![]()
再说“不受控”。
王家卫拍戏没剧本,今天写明天改,演员到了现场才知道要演啥。
唐嫣说在《繁花》里一场戏拍57条,拍到她怀疑人生;
刘诗诗拍《一代宗师》时冬天泡冷水,杀青后半年听到“雨戏”就发抖;
刘嘉玲拍《阿飞正传》时擦地板擦了二十多遍,回家跟梁朝伟哭“我到底会不会演戏”。
可后来唐嫣再看监视器,发现自己原来可以“眼里有刀”;刘诗诗说“那部戏把我从花旦磨成青衣”;刘嘉玲凭擦地板那场戏拿到金像奖女配。
他们恨过王家卫,也谢过王家卫。
就像一场糟心却刻骨铭心的恋爱,结束时遍体鳞伤,十年后回头,只剩一句“不悔”。
资本要的是安全,艺术要的是危险。
老板想拍“一定赚”,王家卫想拍“可能赔,但会活很久”。
向太站在投资人角度,句句有理;影迷站在人生角度,偏偏就爱那些“浪费”。
我们普通观众没掏三亿,只掏了几十块电影票,却在那些“烧钱”的镜头里看见自己——
失恋时想起金城武的凤梨罐头,异地时想起梁朝伟摸张曼国的手套,回老家看见老楼拆掉想起《花样年华》被拆掉的馄饨摊。
![]()
原来我们掏的不是票钱,是回忆的押金。
所以,当向太说“绝不录用”时,我理解的其实是两个世界的错位:
一边是要把风险压到最低的生意场,
一边是把人生浪费在最美地方的理想国。
谁都没错,只是心跳频率不同。
最后,想起王家卫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拍电影就像坐夜航船,天黑了,岸上的人看不见你,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就够了。”
船票很贵,老板不想上,没关系;
我们这些小乘客,依旧愿意在黑暗里陪他漂,只为看一眼他承诺的那束光。
也许那束光赚不回三亿,
却照亮过我们平凡生活里,某个偷偷抹泪的夜晚。
光不贵,回忆才贵。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