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整活。
14号开始,复兴公园里的INS新乐园——就是那个凌晨两点还在打碟、电竞、蹦迪的“夜猫子老巢”——突然支起一张小红桌子,挂起国徽,民政局的小姐姐连夜加班,给新人发结婚证。
只要提前约到号,就能把“我愿意”说在DJ的低音炮旁边,顺带收一张Tomorrowland电音门票。
消息一出,小红书直接刷屏:
“蹦着迪把婚结了,魔都果然魔幻。”
“连夜排队,比抢演唱会还刺激。”
也有人皱眉:“婚姻这么神圣的事,搬到夜店门口,是不是太儿戏?”
我先把话放前面:
只要证件真实、双方自愿、流程合法,在哪儿领证都是有效领证。
民政局不是瞎闹,人家提前四天,限时限量,现场照样问“你是否自愿”、照样念婚姻法,照样留档拍照,一个环节不少。
只是把时间从白天挪到夜里,把背景墙从大理石换成霓虹灯。
![]()
可偏偏就是这层“换背景”,戳中了很多人。
有人感动:
“我和男朋友就是在夜店里认识的,四年前的凌晨三点,他在舞池边递给我一瓶矿泉水。今天我们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把余生递给对方,挺浪漫的。”
也有人担忧:
“当婚姻和‘送电音门票’绑在一起,会不会让结婚变成打卡送福利?今天为了门票冲进去,明天是不是也能为别的福利冲出来?”
两种声音,其实都在说同一件事:
我们到底想把“结婚”这回事,放在多高的位置?
老一辈讲究“良辰吉日”,最次也得是大清早排队,拍完照还要给祖宗上柱香;
80后90后流行“5·20”“七夕”,提前一个月抢号,花999块请跟拍,照片精修成电影海报;
现在00后说:何必等早上?我夜猫子,我下班晚,我爱情也在深夜上线,那就半夜领,领完继续嗨。
仪式感一直在变,没变的是“我愿意”三个字得自己真想说。
怕就怕,有人把深夜场当成“限时活动”,把结婚证当成“隐藏款周边”。
毕竟,夜店门口排队三小时,进去嗨三分钟的事,咱们没少干;
为了网红汉堡半价,能冒雨打车跨城,我们也干过;
如果明早酒醒,发现身边那个人除了“一起蹦迪”再找不到共同话题,这张小红本,就成了最昂贵的入场券。
可话说回来,谁规定婚姻必须长在白天?
有人清晨五点跑步结婚,有人午夜十二点闪婚,都有人白头到老;
也有人办完全城最豪华的婚礼,半年就离。
![]()
关键不是几点钟、在哪儿说誓言,而是说之前,你有没有把“以后”想清楚:
——以后他打游戏到三点,你能不能先睡?
——以后她卸妆后黑眼圈,你还夸不夸?
——以后房贷、车贷、娃的学费,你们俩谁去排队、谁去挣?
这些答案,写不进小红本的二维码,也换不来任何门票。
只能写在两个人心里,白天不褪色,夜里不关机。
所以,别急着给“夜店领证”贴浪漫或轻浮的标签。
它只是一个新选项:
让夜班护士、夜宵老板、深夜程序员也能在下班路上,把人生大事办了;
让一群把青春安放在夜里的年轻人,不必为了“良辰”请假、翘班、排长队。
至于婚姻本身,依旧是一道开卷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交卷后自己打分。
如果你真打算去打卡,记得带上两样东西:
一是身份证,
二是比身份证更硬的决心。
![]()
门票可以赠送,余生不能包邮;
电音可以停,日子不能停。
愿你们在低音炮旁边说出的“我愿意”,
回家换成洗菜池边的“放着我来”,
吵架后凌晨两点的“先睡觉吧,明天再说”。
到那时,谁还会记得领证是白天还是夜里?
只记得身边这个人,一陪就是一辈子。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