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会后,特朗普美财长双双对华示好,称无意与华脱钩,中方回应
此次中美贸易谈判的成果与博弈焦点备受关注,多位不隶属于两国政府的中美经济学家形成共识:中国在磋商中精准守住了核心利益底线。
这一结果契合贸易战以来的一贯规律:中国经贸应对始终以美方实际行动为前置条件,美方停限措施若有诚意且落地,中方即撤销对等反制。这种“以美方行动定中方回应”的逻辑贯穿全程,也将是后续磋商的核心遵循。
继中美釜山会议后,两国之间的关系面上是缓和了不少,特朗普也亲口表述和中国和睦总比对立好。
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无意和中国脱钩,与此同时我国的驻美大使也亲自发声,明确的声明表示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节外生枝,小算盘和损人利己的心思都不要有。中方的回应无疑是对美国的警钟,告诫他们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中国随时有应对的手段。
![]()
此次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磋商未签署最终协议,双方就部分议题达成初步意向,关键条款形成明确共识,涵盖执行细则与沟通机制。
目前唯一确定的落地内容是中方承诺采购美国大豆,且采购规模较贸易战前明显下降,但特朗普政府仍高调标榜为“重要胜利”,与实际数据形成反差。
另一关键共识是中方实施为期一年的稀土出口管制放宽政策,为美方设置“履约观察期”:美方需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不触及条款红线,中方则保留政策调整主动权,既展现诚意又防控风险。
磋商中美方提议对停靠美港口的中国造船舶加征专项关税,引发中方强烈不满。中国船舶按常规航线运营,不涉及安全风险与经济冲击,这是国际航运界共识,美方此举针对性打击中国航运业核心利益。
中国航运业稳居全球船舶制造核心地位,商用集装箱船、散货船等主力船型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具备完整产业链配套能力,在绿色船舶、智能航运领域形成技术优势,为全球航运稳定提供关键支撑。
除航运领域外,芬太尼关税、TikTok议题也是谈判重点。美方提出加强管控的同时调整芬太尼关税,此前其单方面加征高额关税已引发中方不满。
中国始终坚守禁毒立场、参与全球禁毒合作,美方无端指控中国参与芬太尼贸易缺乏依据,属严重抹黑,中方明确拒绝。
美方提出加强管控的同时,宣布取消针对中国的芬太尼相关关税。此前美方单方面加征关税已引发中方不满,中国始终是全球禁毒合作的坚定参与者,美方曾对中国的不实指控缺乏任何事实依据,中方已明确驳斥。
此次特朗普政府将芬太尼关税下调,印证了美方此前说辞的矛盾性:先称芬太尼来自委内瑞拉,后改口称源自中国经委国转运。
关税下调粉碎了“中委合作开展大规模芬太尼贸易”的虚假论调,其关税命名的标签化色彩也引发对政策合理性的质疑。
![]()
此次美方取消芬太尼相关关税的举措,间接印证了其此前相关指控的站不住脚。中方从未参与任何非法芬太尼贸易,始终依法打击芬太尼走私,美方此前的标签化指责已引发国际社会对其政策合理性的质疑。
科技领域,双方就妥善处理美方对TikTok的担忧达成初步意向,美方财长相关官员透露交易细节已敲定但未签署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谈判仅耗时一个半小时,而TikTok议题涉及数据安全、市场准入等复杂维度,短暂时长难以保障磋商深度,引发外界对共识可行性的疑虑。
国际经贸磋商惯例显示,重大议题需充足时间保障,如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单场核心会谈常超4小时并配套多轮技术沟通。
![]()
此次一小时半的时长,在涉及多项重大议题的背景下,为后续协议落地埋下不确定性。大豆采购是争议焦点,美方高层在媒体上夸张宣称谈判“远超预期”,特朗普甚至给出超满分评价,这种“胜利宣言”与实际采购数据形成强烈反差。
美方高调评价的核心依据是中方承诺本销售季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协议最快下周生效。这一采购量是中方平衡市场需求与磋商诚意的结果,也是少数具备明确执行周期的条款。
1200万吨单季采购量看似可观,但贸易战以来中方已拓展巴西、阿根廷等替代来源,实现进口多元化,对美大豆依赖度下降。
![]()
实际上该量仅为贸易战前同期的一半左右,且从年采购规模看,中方承诺未来三年每年最低采购2500万吨,仍虽略低于战前2900万至3200万吨的年常规规模峰值,但考虑到全球供应格局变化,已体现磋商诚意。
战前中国每年从美采购大豆2900万至3200万吨,此次承诺量呈下降趋势。这一幕与2020年第一阶段协议后相似,预计特朗普政府将通过频繁沟通争取扩大采购量,最快下周协议生效后便可能出现。
综合来看,美方宣称的“重大成果”在大豆采购量上未达战前水平。此次磋商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中方同意推进后续协商,而美方在稀土出口领域处于中方一年观察期内,其行动直接影响政策走向。
![]()
中方稀土出口放宽是“有条件松绑”:美方若履约则政策持续全年,若共识未落实,中方有权重启管制,为风险防控提供充分弹性。
稀土是战略性资源,广泛应用于军工、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美方国防工业对中国精炼稀土产品依赖度极高。
若无法从中国获取加工后的稀土产品,美方难以从其他渠道低成本获取,直接影响军工生产连续性与成本控制。
美方虽可从哈萨克斯坦等国获取未加工稀土原矿,但美国本土加工产业萎缩,缺乏将原矿转化为高纯度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重建加工体系需巨额资金与3-5年技术积累,无法实现快速低成本利用,替代渠道存在明显瓶颈。此次磋商还涉及全球芯片产业链稳定问题。
芯片作为“工业粮食”,直接影响汽车制造、消费电子等数十行业,全球芯片短缺背景下,中美作为产业链关键参与方,其政策动向对全球格局至关重要,值得持续关注。
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优势经数十年技术研发与产业链整合形成。高盛报告指出,西方在稀土分离、提纯等核心环节存在短板,实现自主可控需5-8年攻关,使稀土成为国际经贸核心博弈议题。
![]()
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开采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但在加工制造环节占绝对主导,全球稀土产业链占比超90%,磁体生产占比达98%。
这种优势并非依赖资源禀赋,而是主导从原矿到终端组件的全链条转化,短期内难以替代。本质而言美国在稀土领域的“替代困境”源于产业链失衡。
![]()
即便减少对华合作,美方要么接受更高成本,要么投入巨资重建产业链,短期内难以实现。目前美国高纯度稀土产品获取基本依赖中国,这一格局构成中美相关博弈的核心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