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贵阳高新区寒意渐浓,却挡不住产业发展的火热势头。眼下,第二届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成果转化交流周秋季系列活动启幕,为这片创新热土再添澎湃动能。
![]()
走进贵州东汇精密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汇精密”)生产车间,全自动激光切割机精准作业,数控机床高速运转,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对精密零部件进行精加工。这些零件经过多道工序打磨后,将全部供应给链主企业,成为链主企业产品制造的关键一环。
作为深圳市东汇精密机电有限公司在黔布局的核心基地,东汇精密自落户以来,便深度融入贵阳高新区高端制造产业生态。其与本地上下游企业在刀具、耗材等方面紧密协作,形成了高效的供应链条,产品则直通链主企业体系。这种“研发-制造-配套”一体化的本地化生态闭环,不仅将物料配送时间压缩至最短,更在技术层面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共同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产品合格率,实现了从“物理集聚”到“化学反应”的质变。2025年1-9月,东汇精密完成工业总产值2428万元。
![]()
贵州东汇精密机电有限公司厂房内
东汇精密的成长轨迹,正是贵阳高新区深耕产业生态圈建设的生动缩影。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贵阳高新区深知,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唯有“建圈强链”,方能形成“磁场效应”。近年来,贵阳高新区牢牢把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指引,瞄准产业、科技、人才三大主攻方向,培育壮大“两主一特一软”主特产业,初步形成“三大产业生态圈”。园区锚定“两主一特一软”产业布局,将先进装备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以链主企业为引领带动,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建圈强链文章,推动全区先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这种“以龙头带配套、以配套引龙头”的模式,正催生强大的集聚效应。目前贵阳高新区已聚集了无锡航亚、深圳东汇、大连长之琳、华宇通航、天华高科等2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
高水平的产业生态圈,不仅“引得来”,更要“留得住”“长得好”。
“从2023年7月土地竞标到厂房封顶,贵阳高新区的服务始终‘如影随形’。面对土地移交初期10余米地势落差、三通一平工程复杂等难题,园区团队全程代办施工许可、协调各项事项,仅用2天即完成施工许可证审批,较常规流程缩短3个月。”回忆项目的落地过程,东汇精密项目总经理叶锡群对贵阳高新区的“管家式”服务印象深刻。
为让圈内企业安心经营,舒心发展。近年来,贵阳高新区坚持“招商”与“安商”并重,锚定企业群众核心需求,以“五个一办”为改革抓手,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改革触角延伸至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让“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腿”从承诺变为常态。2025年贵阳高新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增设贵州科学城“企业之家”服务点,抽调审批业务骨干驻点服务,提供“批前辅导、上门服务”,开通为企服务热线和绿色通道,将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真正实现“企业有需求、服务马上到”。这种“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贵人服务”理念,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成为贵阳高新区吸引八方客商的强大“底气”。
![]()
贵阳高新区标准厂房
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集群的“抱团发展”,从产业链的“局部闭环”到生态圈的“全面成型”,贵阳高新区正以清晰的定位、精准的举措、优质的服务,推动高端制造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产业生态圈不是简单的企业集聚,而是要素自由流动、企业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贵阳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贵阳高新区将围绕“建链、补链、强链”持续发力,并依托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成果转化交流周这一平台,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将三大产业生态圈锻造成一个要素高效流通、企业共生共荣、创新活力迸发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圈,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王轩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