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印度发射4吨多的通信卫星,创本土发射纪录,这技术到底有多牛?

0
分享至

当地时间11月2日傍晚,印度那边搞出了个大动静,斯里哈里科塔航天中心一声巨响,LVM3-M5重型运载火箭直冲云霄,把一颗4410公斤的通信卫星稳稳送进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这事儿一下子炸了锅,毕竟这是印度从本土发射的、进入该轨道的最重卫星,而且全程靠纯国产火箭,俩“最重”纪录加身,确实够吸睛。



之前对印度航天的印象还停留在“偶尔高光但不稳”,这次突然搞出这么大动作,确实让人有点意外。

咱先唠唠这次发射的核心配置,火箭LVM3-M5是印度自主研发的王牌,采用固体燃料助推器加液体燃料芯级的设计,国产化率据说飙到95%以上。

4410公斤的卫星啥概念?差不多是三辆小型家用轿车堆一块儿,比印度之前的同轨道卫星重了整整一吨,这可不是小进步。



卫星上天不只是“增重”,实用价值才是关键

这颗卫星说到底是用来搞通信的,印度人口多,不少偏远地区连稳定网络都没有,按ISRO的说法,卫星能扩大5G覆盖、支撑电视广播和应急通信。

这需求挺实在的,要是真能落地,对印度老百姓来说是好事。

但航天这东西,发射成功只是第一步,后续能不能稳定运行才是重头戏。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可不是随便就能进的,得把卫星送到3.6万公里高空,入轨速度还得精准控制在10.2公里/秒。

稍微差一点,卫星要么飞丢了,要么就变成太空垃圾。

印度这次能精准入轨,说明LVM3-M5的推力和操控精度确实达标了,这技术门槛可不是谁都能迈过去的,全球也就中美俄欧日能稳定做到。



本来想夸印度这步走得漂亮,但后来发现人家也不是突然爆发。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就开始搞航天项目了,1975年就发射了首颗人造卫星,2014年还送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上了天,成为亚洲首个一次成功入轨火星的国家。

这么多年砸了不少钱,2023年航天预算就有18亿美元,虽然跟中国比差远了,但架不住人家聚焦重点,专啃重型火箭和实用卫星这块硬骨头。



印度航天的“高光”与“隐忧”,差距仍很明显

聊完了亮点,咱也得理性唠唠问题,印度航天的成功率一直不算高,之前LVM3火箭有过试飞失败,月船2号着陆器也失联过,2021年还有颗通信卫星因为整流罩分离故障发射失败。

如此看来,这次成功更像是多年积累后的一次爆发,而非常态。



更关键的是,跟中美俄比,印度的差距还真不小。

中国长征五号火箭能送14吨重的卫星上同轨道,是印度的3倍多,而且长征系列的成功率高达96%。

美国猎鹰9号还能重复使用,成本控制更灵活,印度的火箭发动机推力、卫星元器件可靠性,都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印度这次发射的成本才7000万美元,仅为中美同类发射的三分之一,性价比确实能打。

但航天领域,“省钱”和“靠谱”有时候很难兼顾,有网友担心,这颗卫星设计寿命15年,能不能撑到那么久还是个未知数。

之前印度不少卫星都因为技术故障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次可别重蹈覆辙。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怎么说,印度这次的突破都值得肯定。

作为发展中国家,能在航天领域走到这一步,确实给其他国家打了个样,太空探索本来就需要更多国家参与,相互竞争、相互学习,才能推动技术进步。

咱中国航天一直走在前列,长征火箭、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这些项目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但也不用因此骄傲,看到别人进步,反而能激励我们继续突破。

毕竟太空那么大,有太多未知等着探索,光靠几个国家可不够,印度这次发射是其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这只是起点而非终点。

后续卫星的轨道调整、稳定运行,还有技术的持续迭代,都是更大的考验。



希望印度能稳住节奏,把后续工作做好,也希望全球航天领域能多点合作、少点摩擦,一起为人类探索太空添砖加瓦。

航天这事儿,急不来也虚不得,一步一个脚印才最靠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穷看眉毛,富看腰”:老祖宗的识人智慧,这可不是迷信

“穷看眉毛,富看腰”:老祖宗的识人智慧,这可不是迷信

有故事的人
2025-11-16 06:29:05
甲流凶猛!医生强调:少吃橘子,多吃5样,给免疫力“加满油”!

甲流凶猛!医生强调:少吃橘子,多吃5样,给免疫力“加满油”!

读懂世界历史
2025-11-17 18:06:29
为什么现在不提“中等收入陷阱”了

为什么现在不提“中等收入陷阱”了

深度报
2025-11-18 22:43:57
曾出演《艾斯奥特曼》的日本演员高峰圭二发帖质问高市:与中国起争执有什么好处

曾出演《艾斯奥特曼》的日本演员高峰圭二发帖质问高市:与中国起争执有什么好处

环球网资讯
2025-11-17 20:59:32
突然走红,武汉也有!有人吃完直接烧到39度,医生紧接提醒

突然走红,武汉也有!有人吃完直接烧到39度,医生紧接提醒

宝哥精彩赛事
2025-11-18 03:31:31
北京接到通知,高市早苗求罢战,中国四张王炸见效,外资撤离日本

北京接到通知,高市早苗求罢战,中国四张王炸见效,外资撤离日本

起喜电影
2025-11-18 15:21:17
建议大家,不管卧室多大,一定坚持“6不装”,入住你会感谢我的

建议大家,不管卧室多大,一定坚持“6不装”,入住你会感谢我的

家居设计师苏哥
2025-11-18 17:00:15
沈阳下一个要“吞掉”的县是谁?三选一的可能性太大了!

沈阳下一个要“吞掉”的县是谁?三选一的可能性太大了!

元爸体育
2025-11-18 04:24:48
宜通世纪:收到《刑事判决书》

宜通世纪:收到《刑事判决书》

新京报
2025-11-18 17:39:01
伊朗军官号召民众起义推翻神棍政权

伊朗军官号召民众起义推翻神棍政权

金召点评
2025-11-16 04:00:02
莫言:一辈子都在忍着,让着,怕着,不论多小心,人还是得罪不少

莫言:一辈子都在忍着,让着,怕着,不论多小心,人还是得罪不少

杏花烟雨江南的碧园
2025-10-08 07:15:03
这下瞒不住了!屠洪刚在大湾区晚会上,唱到一半直接把耳返摘了!

这下瞒不住了!屠洪刚在大湾区晚会上,唱到一半直接把耳返摘了!

小娱乐悠悠
2025-10-01 14:25:29
徐杰如果被广东买了!广东会因此失去球迷吗?

徐杰如果被广东买了!广东会因此失去球迷吗?

DoubleZero
2025-11-17 22:10:52
为啥没人报道伊拉克?变化之大,颠覆你的三观

为啥没人报道伊拉克?变化之大,颠覆你的三观

吃瓜局
2025-11-17 15:44:49
墙倒众人推!无缘冠军的孙颖莎到底输在哪?邓亚萍的话一针见血

墙倒众人推!无缘冠军的孙颖莎到底输在哪?邓亚萍的话一针见血

丁丁鲤史纪
2025-11-17 15:58:28
刘邦请张良吃花生,张良吃了36颗便停手,刘邦震惊:愿拜先生为师

刘邦请张良吃花生,张良吃了36颗便停手,刘邦震惊:愿拜先生为师

饭小妹说历史
2025-11-18 09:27:32
1992年,台湾老兵回湖南探亲找不到家,村民:大家都以为你不在了

1992年,台湾老兵回湖南探亲找不到家,村民:大家都以为你不在了

明月清风阁
2025-09-30 19:58:39
零下1度!广东结冰了!广州最低温将会降至……

零下1度!广东结冰了!广州最低温将会降至……

FM96.2广州新闻电台
2025-11-18 16:29:02
休想回国!我国体坛三大叛徒,夺冠后不承认是国人,结局大快人心

休想回国!我国体坛三大叛徒,夺冠后不承认是国人,结局大快人心

丁鸊惊悚影视解说
2025-11-17 19:00:46
霍建华烟瘾大,面相都变凶了

霍建华烟瘾大,面相都变凶了

冬天来旅游
2025-11-18 08:04:58
2025-11-19 03:27:00
阿校谈史
阿校谈史
关注我,每天娱乐看不停!
3132文章数 2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数码
教育
艺术
本地
公开课

数码要闻

华为MatePad系列平板“PC多屏协同”功能正式回归

教育要闻

留学降温“AI化留学”泛滥海归人设崩塌?

艺术要闻

你绝对没见过!黎雄才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