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白宫官网突然甩出一份重磅文件,直接公开了中美谈判达成的协议清单。
这份清单不算复杂,总共14项承诺,中方占了10项,美方占了4项。
![]()
消息一出,美方立刻高调宣称这是“巨大胜利”,说能让中美贸易更平衡,还能让美国更安全,全程把农民、工人的利益挂在嘴边。
这份清单里不少内容咱们官方之前也提过,美方这次单独拎出来公开,更多是想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
但清单里的几个细节,确实能看出中美经贸关系的新变化,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
14项承诺里的关键信息,藏着中美经贸的小门道
中方的承诺里,稀土相关的内容很受关注,美方表示,中方会暂停2025年4月和10月出台的稀土出口限制,改用一般许可证管理。
稀土这东西可不是普通商品,美国不少高科技制造业都得靠它,之前的限制确实让美方有些头疼,这次调整算是双方妥协的结果。
农产品贸易更是清单的核心,中方明确会暂停2025年3月以来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光农产品就涵盖了鸡肉、牛肉、水果、蔬菜、乳制品等12类。
![]()
采购量也给了具体数字,2025年最后两个月会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未来三年每年至少买2500万吨,同时还会恢复高粱和木材的进口。
除此之外,中方还会保障荷兰安世在华工厂的全球贸易供应,终止针对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反垄断和反倾销调查。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算是龙头,它的供应稳定了,全球不少电子企业都能松口气。
![]()
美方的承诺相对简单些,最直接的是把中国芬太尼的关税从20%降到10%,还会延长部分301条款关税豁免的有效期。
另外,美方会暂停实施“实体名单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也会暂停301调查相关的船舶停靠费用。
这些调整不算大刀阔斧,但也能看出美方想缓和经贸关系的态度。
![]()
聊完清单里的条款,咱们再看看最受影响的群体,美国农民,这份协议对他们来说,真是一半是甜一半是愁。
美国农民的“甜与愁”,协议不是万能解药
美国农民对这份协议的欢迎是实打实的,大豆种植户心里的石头落了不少,未来三年稳定的采购量,意味着对华出口不用再提心吊胆,库存压力能缓解很多。
![]()
本来想担心后续销路,现在看来至少短期内有了保障。
高粱种植户也迎来了好消息,美国每年生产的高粱,超过一半都要出口,而中国之前就是主要买家。
这次恢复采购,直接给高粱找到了稳定销路,对靠种植高粱谋生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还有养殖业,鸡肉、猪肉、牛肉等品类的对华出口大门彻底打开。
![]()
这不仅能完善肉类供应链,还能让农民更容易拿到明年的生产贷款,毕竟有了稳定订单,银行放贷也更放心。
但农民们并没有完全松口气,2025年最后两个月1200万吨的大豆采购量,比往年同期少了不少,想靠这部分订单消化所有库存根本不现实。
更何况,农民们还得面对生产成本飙升的难题,化肥、拖拉机、维修零件还有种子,价格都涨了不少,这些额外支出直接挤压了利润空间。
![]()
很显然,这份协议只是解决了农民的部分问题,并没有办法覆盖所有困境,美方宣传时只强调利好,却没提这些现实难题,多少有些避重就轻。
如此看来,这份清单更像是中美经贸博弈的阶段性成果,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它体现了两国从对抗转向务实协商的态度,毕竟农产品、半导体、稀土这些领域的互补性太强,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
但协议的执行还有不少变数,清单里没明确具体的监督机制和违约追责条款,过往也有部分协议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而且美国的大选周期可能影响政策连续性,中方的相关政策也得结合国内产业发展调整。
说到底,美国农民的喜忧参半,正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缩影。
![]()
合作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分歧和难题也客观存在,未来双方能不能把承诺落到实处,建立更完善的沟通机制,才是决定经贸关系走向的关键。
对美国农民来说,协议是希望,但想要真正摆脱困境,还得靠更多务实的合作和政策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