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张齐
在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里不仅是哈尔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核心承载区,更是观察新时代东北振兴中能力作风建设成效的一扇窗口。自2025年5月挂牌成立以来,哈尔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在短短一年内成功跻身“国家队”,并以“当年谋划、当年供地、当年开工、当年完工”的超常规速度,高标准推进哈尔滨机场新建国际航空货运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展现了令人瞩目的“哈尔滨效率”。
![]()
哈尔滨机场新建国际航空货运物流中心项目效果图。哈尔滨空港保税集团供图
攻坚克难,硬核作风啃下申报“硬骨头”
“国家物流枢纽的申报竞争异常激烈,方案必须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的‘最严评审’,核心是要回答‘凭什么选我们’和‘凭什么能做成’这两个关键问题。”回顾整个申报过程,空港保税集团董事长张洪光这样说道。
面对艰巨任务,项目团队开启了“连轴转”模式,深入解读政策,反复打磨方案细节,整合多方资源,听取专家意见。最终,凭借严谨的方案和务实的作风,哈尔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从全国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以空港为核心载体的国家级物流枢纽,为区域开放发展抢占了关键先机。
提速领跑,科学匠心刷新建设纪录
作为枢纽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哈尔滨机场新建国际航空货运物流中心项目承担着全品类存储、空铁联运的核心支撑重任。项目启动之初便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严峻挑战。
项目团队以科学谋划破题,针对水生动物、冰鲜产品与跨境电商货物的差异化存储需求,先后组织专家团队进行10余次高密度专题研讨会,最终通过“分区存储+智能调度”的精细化方案,不仅精准解决了功能分区交叉干扰问题,还可以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三类货物存储、分拣、转运的全流程高效协同。
![]()
哈尔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建设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齐摄
在审批和施工环节,团队主动将“串联审批”变为“并联攻坚”,积极协调各方,将关键审批时间压缩近半。在主体施工高峰期,千余名建设者两班倒,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吊装24小时不停工,最终使项目主体较原计划提前近两个月完工,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哈尔滨速度”。
标杆引领,能力作风铸就向北开放新高地
立足黑龙江省对俄合作的独特区位优势,哈尔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规划建设清晰地指向“空陆联运”核心节点和向北开放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通过精准补强冷链物流等短板,有效发挥指定口岸功能,并全力配合拓展面向俄罗斯远东及东北亚地区的空中走廊,一个连接美洲与东北亚的国际物流枢纽节点正在加速从蓝图变为现实。
以空港枢纽建设为核心,临空经济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陆空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物流集散能力,进一步强化黑龙江省在“向北开放”格局中的枢纽地位,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提供持续而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