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日,南黎巴嫩卡夫基拉地区的平静被打破,以色列一架无人机在巡逻时,向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投掷了手榴弹。
紧接着,以军坦克对准维和部队的阵地发起炮击,这波操作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明明2024年11月双方才签了停火协议,怎么转眼就动起手了?
联黎部队这边也没含糊,直接认定这架无人机不是来侦察的,而是具备攻击能力的武器。
![]()
无奈之下,部队果断将其击落,本来想觉得这只是一次偶然的摩擦,后来发现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以色列方面很快给出回应,坚称无人机只是执行例行情报搜集任务,压根没有任何威胁。
双方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这种各执一词的局面,在中东地区并不少见,但这次不一样,这是停火协议签署后,联黎部队和以军第一次正面交锋。
冲突的火苗一旦点燃,想要扑灭可就难了,没等局势缓和,11月1日,第二起交锋又来了。
![]()
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中的法国士兵,再次击落了一架以色列无人机,这一下,以色列彻底炸了锅。
国防军直接发出警告,称联黎部队的行为“可疑且异常”,更狠的是,以军还指责这是“越权”行为,既侵犯了本国安全,还挑战了自己在该地区的军事地位。
两次空中交锋到底谁对谁错
这两次冲突看似偶然,实则是矛盾长期积累的爆发,联黎部队的两次击落行动,都宣称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
从部队的角度来看,面对无人机投掷手榴弹、地面坦克炮击的情况,采取自卫措施合情合理。
![]()
毕竟维和部队不是来送命的,自身安全都无法保障,还谈什么维和,但以色列的想法完全不同。
在他们看来,南黎巴嫩地区存在真主党威胁,自己的军事部署都是为了自卫,无人机侦察只是为了掌握周边动态,根本没有攻击意图。
联黎部队的击落行为,在他们眼里就是破坏停火协议,违反了安理会赋予维和部队的使命。
搞不清双方的分歧到底能不能调和,一方强调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必须采取反击,另一方坚持自己的军事行动合法合理,维和部队在“多管闲事”。
![]()
如此看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误会,而是两种立场、两种诉求的直接碰撞。
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丹尼・达农的表态更直接,他公开宣称“UNIFIL的任务已经完成”,明确反对联黎部队继续留在当地。
这番话无疑把双方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也让联黎部队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
更让人揪心的是11月1日夜间发生的事,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南部一辆汽车发动了空袭,导致4名平民丧生。
![]()
后来才知道,车里的人并不是真主党成员,其中一人只是前真主党指挥官的儿子。
汽车登记在指挥官名下,以军就误判了目标,这种情报失误造成的平民伤亡,最是让人无奈。
黎巴嫩民众对以色列的反感,怕是最有体会,本来停火后大家还盼着能过上安稳日子,结果等来的是空袭和伤亡。
联黎部队也因此陷入两难,他们没能阻止这次空袭,维和的有效性遭到了更多质疑。
![]()
美军插一脚局势更乱了
正当联黎部队和以色列僵持不下时,美军的介入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11月2日,美军派出MQ-9“死神”无人机,飞到了黎巴嫩南部上空,这架无人机还携带了导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不是单纯的巡逻。
美军这波操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是对联黎部队的警告,毕竟联黎部队连续击落以色列无人机,让美国的盟友感到了压力。
另一方面,这也是在给以色列撑腰,暗示美国会支持以色列的军事策略。
![]()
美以之间的同盟关系,在这次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了美国的军事背书,以色列在黎巴嫩上空的军事行动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国际社会的制约作用被大大削弱,联黎部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联黎部队的公允立场,在这场多方博弈中受到了严峻考验。
在黎巴嫩民众看来,联黎部队没能阻止以色列的武力举措,反而让地区局势更加混乱。
而在以色列眼中,联黎部队的自卫行为已经超出了维和的范畴,变成了“敌对行动”。
![]()
其实联黎部队也挺难的,他们的使命是维护地区和平,但身处以色列、黎巴嫩、美国等多方势力的夹缝中,想要保持不偏不倚的姿态并不容易。
自卫会被指责“越权”,不行动又会被诟病“不作为”,这种两难处境,怕是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回顾这短短几天的事件,从10月26日的首次交锋,到11月1日的冲突升级,再到美军介入和平民误炸,南黎巴嫩地区的和平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
停火协议签署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名存实亡,以色列坚持自己的军事行动是为了自卫,联黎部队为了自身安全采取反击,美国为了盟友利益强势介入。
![]()
各方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最终受苦的还是当地民众,他们渴望和平,却一次次被卷入冲突的漩涡。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有些无力,联合国和法国虽然谴责了以色列的袭击行为,但没有任何强制约束手段。
其他国家要么表态中立,要么各有立场,很难形成统一的应对方案,如此看来,南黎巴嫩地区的动荡局势,短期内怕是难以改变。
联黎部队的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以色列已经明确反对他们的存在,美军的介入又进一步压缩了他们的行动空间,想要继续保持公允立场,同时保障自身安全,并非明智之举。
![]()
毫无疑问,南黎巴嫩地区的局势走向,取决于多方势力的博弈结果。
以色列的强硬态度、美国的介入力度、联黎部队的应对方式,都会影响地区的稳定,但无论如何,平民的安全应该放在首位,任何军事行动都不该以牺牲无辜者的生命为代价。
本来想指望停火协议能带来长期和平,后来发现,没有各方的真诚配合,任何协议都只是一纸空文。
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从来都不是单一事件能决定的,但每一次冲突,每一次伤亡,都在消耗着和平的可能性。
![]()
如此看来,黎巴嫩上空的阴影短期内不会消散。
联黎部队能否继续留在当地执行维和使命,美以的军事部署会不会进一步升级,地区局势会不会走向更大规模的动荡,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有各方放下执念,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才能真正实现地区的持久和平。
否则,冲突只会不断循环,受苦的永远是普通民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