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影响,中国基础教育事业正在面临历史性变革。农村中小学出现空心化现象,大量农村中小学老师被迫转移到乡镇或县城任教。
各地县城中小学消化农村教师的周期目前还比较长,为了能更好地安置农村教师,甚至有些地方让农村小学老师到初中任教。
这种社会现实情况已经充分说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广大县城或乡镇地区对于新教师的需求量并不大。未来师范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点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也就是人口流入地区。
中国教育事业的历史性变革,确实会使得中国的整体教师出现过剩,未来的优胜劣汰会变得更加明显。所以只有更好的学校出身,更高的学历才有可能在城市立足。
![]()
因此,我们今天带大家来看看中国师范高校30强的情况。只有这些重点高校的师范生未来在就业方面才会有优势。如果没有办法留在一线和二线城市,还有机会勉强回到县城。
但如果是排名比较靠后的师范高校,即使就读的是师范专业,将来也没有办法成为有编制的教师。毕竟以前二本师范院校的师范生,还可以下沉到乡镇或者农村学校,如今这条道路基本已经被堵死。
中国师范高校30强具体情况
师范高校前五名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
从2025年全国综合排行榜和高考录取分数来看,这5所高校的名次都呈现下跌趋势,生源质量方面也受到明显影响。即使学科评估表现优秀,但含金量并不是很高。
必须要指出,前四所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高校,在全国都拥有较高认可度。即使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但这些高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还是有机会留在各地的地级市或者省会城市中小学任教。
![]()
排名第6的陕西师范大学,同样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师范高校。但相对来说,陕西师大在全国的影响力就较弱,这一点也跟学校实力有关。
陕西师范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都没有A类学科,加上地理位置限制,生源质量在部属师范高校里面也是垫底。所以这些年,东部沿海地区中小学到陕西师大的招聘有所减少。
华南师范大学排名第7,湖南师范大学排名第8。这两所都属于省属211高校,相对来说,这两所师范高校是具备区域影响力,毕业生在省内认可度较高,教师招聘时可以等同于985高校。
当然,这两所省属师范211高校在经费和保研率方面,无法跟部属师范高校相提并论。所以如果想要继续选择深造,将来想要获得保研资格,还是优先选择部属师范高校。
![]()
排名第9的首都师范大学,是唯一新增的师范类双一流高校。首都师范大学能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主要得益于学校优秀的学科评估结果,还有强大的教学团队。
作为北京市属的重点师范高校,首都师范大学同样拥有悠久历史,为北京市中小学培养大量优秀教师,所以在北京拥有极高的认可度,每年大量北京地区的中小学都会到学校招聘。
但必须要指出,北京学校的竞争非常激烈,2025年招聘时,城区的学校教师岗位基本都已经需要研究生学历,部分教育事业单位甚至限定户籍。因此,北京学生就读才会更有优势。
福建师范大学排名第10,成为最强的师范类“双非”高校。相比前面9所高校的高曝光度,福建师范大学是2017年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后,才真正为大家所熟知。
学校拥有3个全国排名前十的学科,拥有一流名师组建成的科研团队,加上福建省教育厅给予的资源和政策扶持,学校的综合实力已经挺进全国100强。
由于福建省内没有其他强势的师范高校,这样使得福建师范大学的地位变得很特别。福建省内诸多重点中学的教师都是毕业于福师大,所以学校在省内的认可度等同于211高校。
![]()
总体评价
排名第11位的上海师范大学和排名第14位的西北师范大学,整体进步最大,但是这两所高校并没有全国拔尖的学科,这样导致学校在评选双一流时会处于劣势。
未来师范类高校的发展会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以上的30所师范高校都是属于全国重点高校或者省属重点高校,依靠自身的国家政策优势和地位优势,依然值得报考。
但是大家必须要清楚,未来师范类高校的学生必须要拥有高学历,且要和其他985、211高校的学生竞争,否则只能下沉到县城级别的学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