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严厉最后通牒,这一动作让德黑兰与华盛顿之间长期紧绷的对峙局势,再度升级。
哈梅内伊明确表态:除非美国满足三项关键条件,否则伊朗绝不与美国展开任何接触。这三项条件具体为——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撤出部署在中东地区的军队、停止对该地区事务的一切干涉。
目前,外媒《新闻周刊》已分别联系美国国务院与伊朗外交部,希望获取双方的官方回应,但截至目前尚未得到明确答复。
哈梅内伊的这番表态,不仅凸显出美伊之间僵持已久的僵局,更可能引发波及全球的连锁反应。作为中东地区的核心参与者,美国与伊朗的对峙,直接影响着三大关键领域。
石油市场层面,中东是全球重要的产油核心区,局势动荡极易引发国际油价波动;地区安全方面,双方的对抗可能波及周边国家,打破区域原有的稳定格局;力量平衡维度,两国在中东的博弈,或将重塑当地的地缘政治版图。
近期,美伊及相关方的军事对抗已多次上演。比如,以色列在6月对伊朗目标发起攻势,美国也对伊朗的关键核设施实施了打击,这些行动都在持续加剧地区的紧张氛围。
此前,双方的外交努力多次以失败告终,分析人士指出,若局势继续升级,很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冲突,以色列、美军以及地区盟友都有被卷入的风险。
而哈梅内伊此次拒绝合作的态度也表明,若美国不调整现有政策,美伊之间的紧张关系很难得到缓解,这让国际社会始终对中东潜在的不稳定局势保持高度警惕。
11月4日恰逢1979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接管事件的周年纪念日,哈梅内伊在纪念活动中对美国展开猛烈批评,直指其“傲慢、奉行帝国主义、充满虚伪”的本质。
![]()
他表示,华盛顿的核心本性就是“不容忍其他国家独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每一位美国总统,都在试图让伊朗屈服。
“每一位美国总统都要求伊朗投降,即便他们没有公开说出来。而现任总统特朗普把这句话直接挑明,反倒揭露了美国的真实面目。”哈梅内伊这样说道。
他还为美国划出了明确红线:只有华盛顿先答应特定条件,未来任何关于合作的请求,才会被伊朗纳入考量范围。
“美国必须彻底切断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即以色列)的支持,把军事基地从该地区撤走,同时停止干涉地区事务。”
哈梅内伊强调,这些条件在“不久的将来”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而伊朗坚守国家主权、反对外部干涉的立场,是与美国开启任何对话的“绝对先决条件”。
哈梅内伊在讲话中,还回顾了塑造伊朗反美立场的关键事件——1979年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被接管。他将这一事件形容为伊朗“骄傲且值得铭记的胜利之日”。
当时,伊朗学生冲进美国驻德黑兰使馆,将52名美国外交官扣为人质,这一事件持续了整整444天。而事件的导火索,是伊朗革命结束数月后,美国决定接纳被废黜的伊朗末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赴美接受治疗。
伊朗学生担心,这一行为可能意味着美国将再次支持推翻伊朗革命政权的行动。
哈梅内伊指出,这一事件彻底暴露了“美国政府的真实身份”——即敌视追求独立的国家。不过他否认“人质事件是美伊敌意的起点”,并强调:“伊斯兰共和国与美国之间的分歧,不是战术层面的暂时矛盾,而是本质上的根本对立。”
另一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周日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采访时,也针对伊朗问题表明了强硬立场。他认为,自己对伊朗的政策,是维护中东稳定的核心所在。
“曾经的伊朗几乎拥有了核武器,是我出手摧毁了他们的核能力。”特朗普直言,如今伊朗已“不具备核能力”,同时他还对美国飞行员在伊朗领空开展的军事行动表示赞扬。
特朗普进一步表示,遏制伊朗的核计划,是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他强调,美国对伊朗的打击经过“精心规划”,目的是威慑德黑兰,同时也为未来可能的外交接触留下一定空间。
从双方当前的表态来看,美伊在短期内实现合作的可能性极低。一方面,美国仍在尝试通过外交渠道寻找突破;另一方面,伊朗坚持要求美国对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这无疑为双方的接触设置了极高的门槛。
分析人士警告,若美伊及相关方无法在地区政策、安全议题上做出让步,中东的紧张局势可能会长期持续。一旦外交努力彻底陷入停滞,不排除再次爆发军事对抗的风险,届时整个地区的稳定都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