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马里大使馆近期紧急敦促本国公民立即撤离,中国此前已发出警告并组织在马人员撤离,作为萨赫勒地区核心国家,马里已彻底陷入失控。
![]()
这个位于西非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家,本应凭借丰富资源迎来发展契机,却在大国角力与内部动荡中陷入困境,马里身为萨赫勒地区核心国家,控制着跨撒哈拉贸易路线,战略位置举足轻重。
最先打破表面平静的,是武装组织的长期封锁策略。基地组织附属武装“伊斯兰与穆斯林支持组织”(JNIM)早有封锁城市的先例,2023年就曾围困马里北部城市廷巴克图和加奥,切断物资通道导致燃料价格暴涨80%、基本生活物资短缺。
2025年10月以来,这种封锁战术进一步升级,JNIM开始重点切断通往首都巴马科的燃油运输线。这种策略效仿2021年塔利班攻占喀布尔的模式:不搞正面强攻,而是通过孤立核心城市坐等政权内部崩溃。
封锁的后果迅速蔓延至整个首都:加油站前排起数公里长队,居民要守夜三天才能加到少量油;公交司机因缺油彻底停工,公务员连日常通勤都成了难题;更致命的是,依赖发电机运转的医院、商业设施接连停摆,主力军营因燃料短缺无法调动部队,连收获季的农业机械也被迫停工——主粮价格随之飙升,普通民众的生存底线被不断突破。
![]()
联合国此前针对萨赫勒地区武装封锁的报告早已预警过此类风险,如今危机落地,恰恰暴露了马里军政府对全国局势的掌控力已弱到极点。
武装组织的步步紧逼,让马里内部危机不断发酵,而外部势力的介入,非但没缓解乱局,反而让博弈变得更直接、更激烈。
![]()
法国撤军后留下的权力真空,成了各方争夺的焦点:俄罗斯最先行动,用国防部直属的“非洲军团”替代此前的瓦格纳集团,不仅派驻军事顾问、作战人员,还提供装备支持,2025年5月法军撤离后,迅速接管了3个前法军基地,近期甚至出动直升机为燃油车队护航,试图巩固对马里军政府的影响力。
![]()
此前,马里与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组成萨赫勒国家联盟,因不满西共体在政变后的制裁,三国于2024年1月联合宣布退出西共体,即便西共体给予6个月宽限期,仍明确表示退出决定不可逆转,还指责西共体被前殖民大国操控。
2025年1月,三国正式退出西共体,这一决裂让马里彻底失去了通过区域协调化解危机的可能,只能愈发依赖外部势力。
![]()
军政府的后续动作,更凸显了这种“孤注一掷”:2025年10月,马里宣布终止与法国企业的护照制作合同,转由其他企业接手新一代电子护照生产。看似是简单的合作方更换,实则被解读为通过身份管理体系“去法国化”,进一步向俄土阵营靠拢——土耳其已向马里提供TB-2或“游骑兵”无人机,俄罗斯负责军事护航和人员训练,两国成了马里军政府的核心支持者。
![]()
但这种外部支持,并未给马里带来稳定。2025年7月初,俄罗斯非洲军团与马里军队在塞古省尼奥诺地区联合绞杀JNIM百人袭击队时虽取得战果,但仍无法遏制极端组织的扩散态势;另一边,JNIM的封锁战术持续发酵,北部多座城市再度陷入物资短缺困境。多方势力在马里的土地上展开角力,最终承受代价的,却是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
![]()
回头看,所有外部干预模式,在马里都已宣告失效:法国十年驻军,不仅没消灭恐怖主义,反而因平民伤亡引发民怨,最终只能黯然撤离;俄罗斯换用“非洲军团”的新形态介入,虽实现了战术层面的精准打击,仍挡不住JNIM的扩张。
正如联合国报告指出的,马里的核心困境从来不是单一问题——而是分离主义、宗教矛盾与资源分配不公的深度交织,外力不管用哪种方式介入,要么选边站加剧分裂,要么因水土不服难以扎根。
![]()
到2025年11月,马里已站在全面崩溃的边缘:JNIM的燃油封锁仍在持续,首都的民生危机每天都在恶化;俄罗斯等外部势力的介入虽强化了军事存在,却未能解决根本矛盾;与西共体的决裂让地区协作彻底失效,国际社会能做的,似乎只剩发布撤离警告。
这个手握黄金与锂矿、本可借新能源浪潮崛起的国家,如今成了武装组织夺权的试验场、大国博弈的棋盘。所有外部势力都能随时撤离,但马里人终究要留在这片土地上,如何走出死局,至今看不到任何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