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王叔今年68岁了吧?腿脚还利索得很,经常带着家里的小孙子去公园爬假山。”“可隔壁孙阿姨就不行了,前阵子摔了一跤,现在出门都不敢。”在一个普通的老年活动中心,两位老人坐在竹椅上晒着太阳,一边聊天一边对比着各自的身体状况。
不知从何时起,附近的老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每天坚持吃钙片,说是医生建议的,说能保护骨头不疏松;另一派则坚信只要平时饮食均衡、适度锻炼、经常晒太阳,根本不需要额外补钙。两种观点各有拥趸,连子女看法都不尽相同。
![]()
医生对此怎么看?今天一篇文章,带你揭开日常生活中这个最常见的健康疑问,或许你身边也有曾为此纠结的亲友。到底该不该每天补钙?两类老人的真实区别,医生这回把实话都说了出来。
很多老人都知道骨质疏松是个“静悄悄”的健康杀手。数据显示,我国超过50岁的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达到20%以上,男性也有约13%。
但实际生活中,却有不少人对补钙这件事并不太上心。有些人觉得吃钙片是商家的噱头,有些人则坚信靠食物就足够了。那么,医学上如何评价“吃与不吃钙片”的效果呢?
![]()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钙吸收率降低,自然摄入的钙往往难以完全满足需要。
研究显示,成年人每日建议钙摄入量在800mg-1200mg,而中老年人光靠三餐饮食实际摄入量普遍只有450-600mg。而骨量的丢失是悄无声息的,等到发现骨头变薄、变脆,往往已经晚了。
再来说“钙片有用吗”,这里最核心的依据,是大规模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建议,对于高危人群(绝经女性、80岁以上老人、骨密度本来就低的人),长期合理地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能够显著减少骨折风险,延缓骨质流失。
![]()
如果你走近那些坚持补钙和从不补钙的老年群体,几年的时间,实际的身体变化可能远比你想象中更大。一项涵盖上万名中国中老年人的队列研究发现:
骨密度下降速度。出现明显分化,连续补钙3年以上的老人,骨密度下降比同龄不补钙者低23.5%,骨折发生率降低了12.6%。
生活自理能力保持更久。吃钙片的老人跌倒后导致“骨折失能”的比率更低,其中髋部骨折率降低了近21%。
心理状态明显不同。调查显示,长期补钙+合理锻炼的老人,对自己的活动能力更自信,社交积极性也更高。
![]()
医生在诊疗中多次遇到类似案例:70多岁的老大爷,因为没有提前补钙和运动,摔倒后几年卧床,最终多病缠身,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不过,这里也不能“神化钙片”。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盲目补钙,也不是每天补得越多越好。调查发现,部分老人自己随便吃钙片,长期超量反而有引起肾结石等副作用风险。
医生反复强调,适当补充+监测血钙+注意搭配维生素D+合理运动,才是真正科学有效的黄金组合。单靠钙片,并不能一劳永逸。
![]()
很多老人误以为“钙片越贵越好”“吃得越多补得越快”,实际上,补钙讲究“适量、持续、科学搭配”。哪怕是优质钙片,如果使用不当也没有效果。下面三点建议,医生希望你一定重视,第3点尤其被很多人忽视:
查明自身缺钙情况。看骨密度检查、结合血钙、生活方式做评估,建议每年体检增加骨密度筛查。有家族骨折史或更年期女性群体尤其要注意。
选择全剂型钙片,搭配维生素D服用。只有在维D帮助下,钙才能高效被吸收。建议每天按照医生指导摄入600-1000mg元素钙+400-800 IU维生素D。最好分两次服用,饭后为佳。
![]()
坚持合理运动+日晒,别光靠吃药。骨骼需要负重刺激才会更强壮。每周快走30分钟、轻负重训练、早晨阳光下活动15-30分钟。如果平日很少户外运动,即使补钙效果也大打折扣。
日常饮食也要注意。豆制品、芝麻、虾皮和深色绿叶蔬菜含钙量较高,适当增加,对骨骼健康有协同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