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振杰网格党委在推进为老服务工作中,聚焦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依托“朝夕相伴·邻里共融”老少关爱行动,构建起高效、温暖、可持续的为老服务机制。其中,“子女连心桥”作为关键举措,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振杰网格党委以“子女连心桥”为载体,整合社区“两委”、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依托“孝满振杰志愿服务队”,建立子女联络群,搭建起老人、子女与社区之间的实时沟通平台。通过定期线上反馈老人生活状况、健康状况与服务动态,有效缓解子女因工作、学业等原因无法贴身照护的现实压力,增强了亲属间的情感连接。
“子女连心桥”不仅是信息沟通渠道,更是社区快速响应老人需求的保障机制。志愿服务队成员郑霞在接到振徽苑21栋刘阿姨的求助后,第一时间陪同老人前往医院,全程协助挂号、就诊等手续,并实时在群内通报进展,直至老人安顿妥当。截至目前,“子女连心桥”已覆盖15户特殊老年家庭,累计开展日常探访、情感关怀、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336件,成为推进“朝夕相伴”项目的重要抓手。
在“朝夕相伴”项目整体框架下,“子女连心桥”与“老少结对”机制深度融合,推动形成“老有所伴、少有所为”的代际共融格局。通过“一人一档”建档管理,组织志愿者带领社区青少年与高龄、独居老人结对,开展定期上门陪伴、家务协助、心理疏导等服务,既缓解了老人的孤独感,也培养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独居老人丁家义在结对志愿者张德梅与孩子们的长期陪伴下,逐渐走出情绪低谷,重拾生活信心。这种“情感+服务”的双重关怀,推动为老服务从物质帮扶延伸至精神慰藉,构建起社区温暖的关爱网络。
此外,振杰网格党委将“子女连心桥”与“公益积分计划”有机结合,通过积分激励调动青少年和志愿者参与为老服务的积极性,形成“服务—积分—激励”良性循环。辖区居民通过参与为老志愿服务获取积分,积分达标后可加入“子女连心桥”,使家中老人享受邻里守护服务。这一机制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推动为老服务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共同治理”转变。
“子女连心桥”作为振杰网格党委为老服务的重要实践,有效回应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现实需求,逐步构建起“子女放心、老人安心、社区暖心”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将为老服务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暖入人心。(孔连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