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在伦敦查塔姆研究所的一场对话会上,对着英国参会者直接表态:中国已经开始老了,印度还很年轻,早晚会追上中国,甚至赶超也不是梦。
![]()
这话一出,立刻被印度《经济时报》等媒体大篇幅报道,印度舆论直接像打了鸡血,不少学者都觉得这是国际社会认可印度的发展。
李显龙敢这么说,确实有数据撑着,联合国人口署2024年的报告显示,印度人口年龄中位数才28岁,中国已经到了39岁。
简单说,印度能干活、能消费的年轻人比中国多不少,这也是他觉得印度有潜力的核心原因。
![]()
但个人觉得,人口年轻只是个基础条件,能不能把这个条件变成发展动力,还真不好说。
人口数据背后的“优势”与“陷阱”
历史上早就有过例子,二战后的日本,靠着普及义务教育、升级产业、完善社保,把年轻人口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用30年就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可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巴西,就因为教育没跟上、产业太单一,庞大的人口没变成红利,反而成了社会负担,一直陷在中等收入陷阱里爬不出来。
本来想觉得印度能靠着人口快速崛起,但后来发现,他们面前的坎儿可不少。
最明显的就是保护主义心态,2019年区域合作框架谈判都快成了,印度突然退出,说怕中国廉价商品冲击本土制造业。
![]()
这背后其实是印度农业和服务业不敢开放,政府怕影响农民选票,长期给农业补贴、限制进口,服务业企业也怕外资进来抢生意,游说政府设壁垒。
政策不稳定也让外资犯怵,2023到2024年,印度三次改新能源领域的外资规则,两次动数字服务税,换谁投资都得犹豫。
更要命的是基础设施跟不上,印度主要港口的货物周转速度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高速公路密度还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数字网络也只覆盖了三成人口。
![]()
如此看来,年轻人再多,没好的环境让他们发挥,也很难转化成生产效率。
印度这边一堆难题没解决,李显龙为啥还特意提“印超中”?这就得说说新加坡的小算盘了。
作为一个只有734平方公里、没什么资源的东南亚小国,新加坡从来不会选边站,维持区域力量平衡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
新加坡的“平衡术”藏着啥心思
2024年中国和东盟的双向投资已经超过4500亿美元,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这让新加坡有点不安,他们担心中国一家独大后,东盟会失去议价权,自己也没了平衡各方的战略空间。
![]()
所以李显龙这话,其实是给印度递橄榄枝,希望印度能重返区域合作框架,制衡一下中国。
另一方面,他也在给中国传信号,特意提到中国是世界贸易体系的受益者和维护者,就算遇到不利裁决也遵守规则。
说白了,新加坡是希望中国继续跟着美西方主导的旧规则走,别变成规则重塑者,不然现有的利益格局就被打破了。
![]()
新加坡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们既能靠着中国的大市场做转口贸易、搞金融服务赚钱,又能借着印度的存在,让中国在区域合作中有所顾虑,自己就不用被动跟随。
这种两边讨好、多方制衡的办法,确实让新加坡在大国博弈中保住了独立。
中印未来的发展,终究不是别人一句话能定的,中国面对老龄化,加快产业升级、完善养老和生育政策就好,不用太在意外部的声音。
![]()
印度要是真想赶超,得先把保护主义、政策稳定、基础设施这三大难题解决掉。
中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未来的竞争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是各自做好自己的事。
新加坡的平衡术或许能换来短期安全,但长期来看,还是得顺应开放合作的趋势。
![]()
毕竟在全球化的时代,靠制衡不如靠合作,这才是长久发展的正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