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课本上学过,上世纪资本主义大萧条期间美国工人大量失业,很多工人家庭失去了收入生活难以为继;而在农村为了维持收购价,农场主们却将牛奶直接倒掉。
这段史实被作为了资本主义劣根性的典型,但实际上课本并没有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最黑暗面。当时的资本家们表现更为恶劣,他们拒绝了美国政府提出的收购他们作物的报价,想要趁着大量人口亟需救济的这个危局,囤积居奇赚取巨额利润。
那么当时的美国政府又是从哪里搞到的粮食,养活了饥肠辘辘的千万国民,从而避免了社会陷入大动乱呢?
![]()
进入上世纪三十年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时间已经过半,但是成果却一般般。
按照这个进度,达成五年计划肯定无望。
而这时美国的胡佛政府却找上门来了,胡佛找上斯大林是为了做一个大买卖——用美国的生产线和工程师交换农牧业产品,以满足救济数以千万计的美国城市贫民的需要。
一个想要工业化,一个想要粮食,于是胡佛和斯大林一拍即合。
但是合同签完后,斯大林就面对着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苏联的农牧业生产并不发达,养活自己的人口都是勉强,美国要的这么多农牧业产品上哪去凑呢?
肉还好办,苏联自己少吃一点就是了。
![]()
比如苏联有一种受到全民推崇的炖肉罐头图桑卡,1931年苏联罐头和食品浓缩工业总局计划的,1932年图桑卡罐头产量为1100万罐。然而1932年苏联各地的罐头厂,一共才仅仅生产了250万罐图桑卡罐头,还不到计划总量的23%。
尽管比计划量少太多,但是罐头和食品浓缩工业总局领导却并未因此被苛刻的斯大林追责。在当时加速实现工业化的苏联,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苏联罐头和食品浓缩工业总局领导人之所以会平安无事,是因为他们制定计划并非无的放矢的。图桑卡的计划生产量是根据,当时向各个罐头厂提供肉畜的下游集体农场的存栏量制定的。
![]()
因此计划未能完成,显然是因为大部分肉畜都出口去美国换生产线了,没有肉畜图桑卡当然也就生产不出来。
为了获得生产线,苏联也是拼了,自己一年中计划宰杀的近八成肉畜都运去了美国。
但是答应卖给美国的粮食要去哪凑集呢?
当时的苏联正在全国推广集体农场,然而苏联最肥沃的田地所在的乌克兰,哥萨克地主、富农们却在极力抵制农场集体化,导致当地集体农场建立举步维艰。
于是,斯大林决定将两个问题一并以他那疾风般的方式解决掉,苏联对当地哥萨克地主、富农征收重赋——连口粮都不剩。
![]()
于是在粮食丰收的乌克兰大地上,一场人为制造的大饥荒爆发了。
由于苏联政府没有统计当时乌克兰的人口减少情况,所以我们今天只能大概估算,这场饥荒直接和间接导致了超过200万-500万乌克兰当地居民死亡。
当时的欧美对乌克兰大饥荒报道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两副面孔——欧洲媒体对苏联连篇累牍地抨击指责苏联搞种族灭绝,美国媒体却对此置若罔闻一心为苏联的工业建设成就唱赞歌。
美苏之间的这种贸易关系,美国对乌克兰大饥荒的毫不关心,到了罗斯福上任后,依旧还是一切都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滑稽的是,现在美国媒体翻乌克兰饥荒旧账抨击苏联的声调,却反而是蓝星上最高的。
![]()
苏联依靠从美国买来的生产线和聘来的工程师,在短短六年间(1932-1938)就从世界第五大工业国,跃居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苏联完成了工业化。
所以乌克兰大饥荒是美苏两国这场被誉为世界上最大交易的副产物。
乌克兰大饥荒是乌克兰民族心中永远的痛,由于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最终由听命于西方的政府掌权,为了讨好西方,乌克兰政府不断朝着俄罗斯释放敌意。
因此现在的乌克兰政府总是将乌克兰大饥荒挂在嘴边,将这一事件的历史责任强加到今天俄罗斯头上,以此来挑起全民族对俄罗斯的仇恨,为他们实行反俄行动争取民众的支持。
![]()
但是纵观历史,苏联真不欠乌克兰什么。
乌克兰是苏联工业化受益最大的地区,到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时,乌克兰地区已经成为了苏联最为重工业资源和生产基地,苏联五成以上的铁路网都集中在乌克兰地区。
而苏联对于乌克兰今天成为欧洲第二领土大国贡献尤为巨大。
![]()
现在的乌克兰政府自诩中央拉达后裔,这个所谓的中央拉达政府是沙俄帝国解体后,在今天的乌克兰中部存在过的一个国家。中央拉达满打满算存在了也就一年时间(1917年4月-1918年4月),不过它当时的领土确实包括克里米亚半岛在内。
![]()
随后由于在与波兰的战争中失利,苏俄不得不与波兰签订《里加条约》,承认包括今天乌克兰西部、中部,以及白俄罗斯西部在内的逾17.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图阴影部分),归波兰共和国所有。
为了拉乌克兰一道组建苏维埃邦联,列宁将和当时乌克兰领土几乎一样大的哈尔科夫苏维埃共和国并入了乌克兰,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乌东十州。这些地方两百多年来一直都是沙俄的领地,跟乌克兰在历史上没有任何关联。
不过原本是中央拉达飞地的克里米亚半岛并入了俄罗斯,但无疑这次领土置换乌克兰赚大发了,俄罗斯则损失不小。
在苏联的建立过程中,俄罗斯的领土不断萎缩,是为俄罗斯境内反苏联势力诞生的温床。
![]()
二战中波兰被苏德两国瓜分,二战后波兰成为了苏联的独家势力范围。已经划入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土,苏联不想再还给波兰,于是便将德国的西里西亚地区划给波兰作为交换。
虽然这次领土置换,波兰看起来给苏联的土地更多,但是德国西里西亚是一个获得了高度开发的工业区,是今天波兰得以成为欧洲工业强国的基础所在。而苏联从波兰划走的土地都是农业区,因此这次苏波土地置换,波兰还是非常满意的。
不过近来风传波兰有意要乌克兰以土地来还自己给它的援助,这还真是历史的轮回啊。
![]()
另外二战后,苏联将原属于斯洛伐克的喀尔巴阡——索克兰地区也划进了乌克兰的领土。
![]()
喀尔巴阡——索克兰地区是1920年瓜分匈牙利的《特里亚农和约》中,从匈牙利割出来给捷克斯洛伐克的。二战前匈牙利跟从纳粹德国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从而短暂收回了这一地区。
![]()
而罗马尼亚的北布科维纳、比萨拉比亚、赫尔察、以及黑海上原属于罗马尼亚的一些岛屿(比如俄乌战争中出名的蛇岛)都被划给了乌克兰。
与罗马尼亚是世仇还跟随德国死战到底的匈牙利,在战后几乎没有受到割土的惩罚,二战后期帮助苏联打仗的罗马尼亚却被迫割让了这么多领土。
也难怪罗马尼亚会对苏联有怨气。
苏联的这一系列增加乌克兰领土面积的操作,是为今天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与乌克兰领土争端的由来。
1954年才成为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拉拢乌克兰支持自己,于是大笔一挥就将克里米亚半岛又重新划给了乌克兰。
![]()
自此一个面积高达60.37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欧洲第二的乌克兰正式诞生了。
![]()
遥想当年,1654年哥萨克首领们与沙俄代表签订《佩列亚斯拉夫条约》,乌克兰刚刚并入沙俄时,那会的乌克兰实际控制面积大概只有5.7万平方公里左右,仅握有今天乌克兰不到10%的土地。
哥萨克从沙皇那里获得的诸如敖德萨、克里米亚、基辅等可都是封地,并非什么乌克兰的固有领土。
跟着俄罗斯这个一奶同胞的兄弟混,乌克兰历史上是真的赚大发了。若不是有俄乌同源的血亲关系存在,沙俄、苏联也不会这般宠着乌克兰。
所以苏联并不欠乌克兰什么,如今只提大饥荒,不提从苏联那得到的土地,乌克兰的政客们就是在吃绝户。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