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滑县一位农民在抖音上无奈呼吁:“芒种路都被吃完了,拖拉机进地都进不去,滑到哪里算哪里吧。”这番充满无力感的话语,不仅是一位农民的个体焦虑,更暴露出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普遍困境——农田道路被侵占,农业生产“行路难”。
滑县作为农业大县,芒种路并非普通乡间小路,而是农忙时节抢收、运粮、农机通行的“生命线”。然而,近年来,“蚕食芒种路”现象比比皆是——有的被私自开挖占为己有,有的被逐步侵占所剩无几。这看似是“占一点地、挤一点路”的小事,实则直接卡了农业生产的“脖子”:拖拉机开不进田间,成熟的庄稼难以及时收割转运,农时不等人,最终受损的是农民的收成,影响的是地方农业生产的效率。更令人忧心的是,因此引发的邻里纠纷日益增多,已然从生产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
掌上滑州认为,芒种路被蚕食的背后,是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缺失。一方面,部分村民公共利益意识淡薄,为了一己之私侵占公共道路;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乡村两级监督管理职能的缺位。当第一处侵占没有被及时制止,便会产生“破窗效应”,引发更多效仿者。为此,道路越来越窄,矛盾越积越深。
农业生产无小事,乡村道路是基础。要解决芒种路被蚕食的问题,关键在于压实责任、主动作为。
掌上滑州建议:
一、乡村两级需扛起监管主体责任,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辖区内的农业生产通道全面排查,摸清被蚕食道路的数量、位置与破坏程度,制定明确的修复计划。通过实地测量、设立界桩、公示图纸等方式,让村民清楚认识公共道路的范围,对已被侵占的道路依法依规进行清理恢复,让芒种路重现原貌。
二、加强宣传引导,让村民明白“芒种路是集体资产、生产必需”,杜绝私自侵占的念头,同时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对侵占行为“零容忍”,及时制止、严肃处理。
三、维护芒种路畅通还需构建村民自治的长效机制。可以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村规民约,明确道路维护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奖惩机制,培养村民的公共意识。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农田道路的守护者,而非侵占者。
“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叹息,不该成为现代农业的常态。只有芒种路通畅了,农机才能跑得更顺,农民的心才能更踏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