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亭湖区盐东镇东南工业集中区,一座蓝顶厂房矗立在田野边缘,灰色的围墙像一道沉默的屏障,将厂区与外界隔开。然而,那几座高耸的烟囱却从不“沉默”——它们日复一日地向天空吐出灰烟,白天与黑夜,几乎从未停歇。
![]()
烟囱不停,疑虑不止
附近居民反映,这家工厂的烟囱排放已经持续多年,几乎成了生活的“背景音”。白天,烟雾有时淡得像薄纱,随风飘散;到了夜晚,尤其在气压较低时,烟团显得更浓,甚至能闻到明显的异味。有人调侃:“白天是‘轻霾’,晚上是‘重奏’。”
![]()
排放是否达标?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居民们表示,曾多次向环保部门反映,但得到的回复多是“排放数据达标”。然而,数据与直观感受的差距,让许多人心里打了个问号:检测时段是否覆盖了所有排放高峰?夜间监测是否到位?
厂中厂还是独立王国?
更让人困惑的是工厂的规模——它究竟是一家独立企业,还是隐藏着多个“厂中厂”?从外围看,厂房面积不小,内部结构复杂,不同区域的设备和生产节奏似乎并不统一。有知情者透露,这里可能存在多家小企业共用设施、轮流生产的情况,这也让污染源头的追溯变得更加复杂。
![]()
监管的“围墙”有多高?
工业集中区本应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但当引擎常年“冒烟”,就可能变成环境与健康的隐患。环保部门的监管需要像那道灰色围墙一样坚实:
- 加密监测:不仅要查数据,更要查“时段”,尤其是夜间和特殊天气下的排放。
- 透明公开:定期公布监测结果,让居民看到“达标”的依据。
- 源头追溯:厘清厂区内的生产主体,避免“厂中厂”成为监管盲区。
![]()
那道灰色的围墙隔开了厂区与农田,却隔不开居民对蓝天的期盼。我们期待的不仅是烟囱偶尔的“休息”,更是一份持久的安心——让数据真正“达标”,让监管真正“到位”,让每一口呼吸都清澈、放心。
声明:1.文章如注明来源,版权均属于原著,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权请联系删除!2.如转载本号文章,转载需注明“来源:苏闻动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