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赫 侯佳欣)烟雾病,一种名字听似“诗意”却极具威胁的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患者脑底异常增生的血管网如“烟雾”般弥漫,却脆弱易裂,导致脑缺血或出血。
“烟雾病在东亚地区较为高发,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呈逐步上升趋势。”10月30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脑科中心主任兼神经外科主任陈劲草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对于该病,长期以来国际公认的有效治疗方式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端侧吻合”搭桥术,该手术方式可以将颞浅动脉所有的血流快速向脑内输入以迅速改善患者的脑缺血状态,绝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该手术方式获益,但部分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容易出现血流过度灌注或血流对冲而出现脑出血和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由于脑血管搭桥与自然界治理水患有异曲同工之妙,受都江堰水利工程启发,中南医院烟雾病中心主任章剑剑就曾设想能否将常规的“端侧吻合”更改为“侧侧吻合”,模拟水利工程原理在人脑中也建造一座“都江堰”,从而应对搭桥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的脑血流紊乱,继而预防围手术期梗塞和出血的发生?近年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烟雾病中心将这一设想变为了现实。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研处处长李翔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随着“都江堰”式搭桥治疗烟雾病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烟雾病患者慕名来到中南医院诊治,那么如何推动烟雾病的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不仅是临床的迫切需求,更是中国科研人员服务本土人群健康的重要使命。
![]()
2024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烟雾病治疗中心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临床突破,在烟雾病患者脑中建一座“都江堰”
“时隔9年,接受大脑另一侧的烟雾病手术,解决了悬在心里多年的‘定时炸弹’,真心谢谢陈劲草及章剑剑教授团队。”2024年7月,患者周南(化名)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烟雾病治疗中心顺利出院。一年多后的2025年10月,周南给曾救治他的专家发来消息,分享生活已完全恢复正常的喜悦。
年过五旬的周南9年前被确诊为双侧烟雾病,并在2015年接受了第一次烟雾病搭桥手术(右侧),手术方式是端侧吻合式。2024年6月,周南身体出现异常,决心再次手术,此时该院已有了专业的烟雾病诊疗中心,以及特色的“都江堰”式搭桥手术。
经充分准备,陈劲草和章剑剑教授团队为患者进行了侧侧吻合的“都江堰”式搭桥手术,术后其所有不适症状全部消失。周南的爱人说,丈夫在手术后第4天就可以自己下床,比上次恢复得更好、更快。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烟雾病中心主任章剑剑表示,“都江堰”式血流自主调节血管搭桥术为中南医院团队首创,术式灵感来源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限流原理,通过采用侧侧吻合技术,实现搭桥术后血流的“按需分配”。根据患者脑组织缺血程度及实际供血需求,从颞浅动脉中精准引导所需血量,而多余血液则可经颞浅动脉远端自然流走,从而达成血流动态平衡。
记者了解到,该院烟雾病中心从2021年10月开展这项新技术以来,已成功治疗700余例烟雾病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仅4岁,大大降低了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概率。
从样本库到类器官,打造中国队列与模型
烟雾病具有“双峰发病”特点,儿童和中青年人是两大高发群体,一旦发病对社会危害性极大。外科干预如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是目前烟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手术本身属最高难度的四级手术,风险和费用均偏高。更严峻的是,目前缺乏无创、低成本的早期筛查手段,大多数患者在出现认知障碍、言语问题甚至脑出血后才发现病情,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
“作为罕见病,药企研发投入有限或动力不足,手术成为主要疗法,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李翔强调。
为破解诊疗难题,中南医院将科研焦点投向三个方向:建立生物样本库、开发无创检测技术、构建疾病模型。“我们已建成华中地区最大规模的烟雾病生物样本库,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队列研究。”李翔表示,医院每年接诊1000余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提供了扎实资源。与此同时,团队正致力于通过外周血等体液开发微创检测方法,推动早期筛查成为可能。
更具突破性的是,团队构建了烟雾病血管类器官模型。“这一模型不仅能用于探索疾病机制,还可作为药物筛选平台,为未来开发针对性疗法打下基础。”李翔透露,目前研究已进入第二阶段——能够根据患者特征实现精准分型,辅助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李翔反复强调,科研的出发点必须是患者需求,而非单纯追求机制探索或论文发表。核心理念是“临床所指,科研所向”。
“中国已具备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人才储备,我们应当建立独立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再盲目追求‘国际领先’的标签,而是脚踏实地服务于本土健康需求。”作为在国外学习生活18年的科研人才,李翔提及为何做出回国的决定时很感慨:“在外面久了,真的会想家。”而提到科研的动力,李翔表示:“当我们真正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把患者需求作为创新动力,中国医学研究的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面对未来,章剑剑和李翔均提出,中国应打造自有疾病队列、聚焦国人特有疾病谱,并建立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诊疗标准。陈劲草表示,未来,计划联合天坛、华山、宣武、解放军总医院、华西等国内顶尖神经外科中心,共同开展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以科学评估“都江堰”式血流自主调节血管搭桥术的长期疗效与综合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