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秋色里,唱响振兴歌
文/陈永祥
十一月的湘西,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湖南省老干部大学金秋合唱团的团员们身着缀满苗绣的演出服,在杨虹团长的带领下沿着青石板路走进十八洞村。唢呐声穿透晨雾,芦笙调漫过山梁,村民们捧着自酿的米酒迎上来——这一天,是十八洞村的吉客节,更是一场属于大山深处的“春之盛会”。
![]()
曾经的十八洞村,是被贫困笼罩的“穷山窝”。“三沟两岔干坡坡,有女莫嫁十八洞”,老人们常说当年的日子有多难:种玉米靠天收,运山货走烂鞋底,娃娃读书要翻三座山。可如今再进村,吊脚楼翻新了飞檐,石板路拓宽了腰身,晒谷场上堆着金灿灿的稻穗,直播间里飘出猕猴桃的甜香。村头那棵百年古枫下,孩子们追着蝴蝶跑过“幸福人家”的木牌,笑声撞碎了满地阳光。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正是精准扶贫在武陵山区写下的最生动注脚?
![]()
“阿婆的纺车转起来哟——”当《春风从苗寨吹起》的前奏响起,金秋合唱团的歌声像一捧温暖的火种,落进了晒谷场中央。六十多岁的大姐眼尾泛着光,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在田埂上插秧,抬头望见的是光秃秃的山;此刻望着台下举着手机录像的村民,望着远处新修的旅游公路像银链绕山,歌声里的“春风”便有了具体的模样。“这歌唱得人心尖发烫!”坐在前排的施大爷抹了把眼泪,他记得十年前驻村工作队进村时,自己攥着帮扶手册的手直发抖;如今他家的高山蜂蜜成了网红产品,儿子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日子真的被‘扶’起来了!”
![]()
夕阳给苗寨镀上一层金红时,返程的大巴启动了。车窗内,团员们还在哼着《春风从苗寨吹起》的旋律;车窗外,十八洞村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撒在山坳里的星星。这星光里有民宿的暖黄,有直播基地的雪亮,有夜校教室的灯影——那是乡村振兴的火种,正顺着歌声的翅膀,往更辽阔的远方飞去。
![]()
今日的吉客节,是一首歌,更是一面镜。它照见了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照见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更照见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心中那团越燃越旺的热火。正如《春风从苗寨吹起》里唱的:“春风从苗寨吹起,幸福在脚边生长”——这风,还会继续吹向更多山乡;这幸福,终将绽放在每一寸被希望浸润的土地上。
![]()
作者简介:
![]()
长沙祥哥,原名陈永祥,笔名羊羽,湖南省直诗协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自幼热爱阅读,喜欢写作。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长沙晚报》《解放军报》《星星诗刊》《湖南工运》《湖南省老年人》等杂志发表过作品。1980年入伍,1985年军校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教官、干事、秘书、教导员等职务。1999年转业到湖南省总工会,先后担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员、一级劳动关系协调师、湖南省法学会会员、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会员、湖南省经贸建设工会副主任、湖南省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长、一级调研员等职务。
陈永祥为人热情,性格豪爽,正直善良,乐于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曾评为全国“平安之星”“维稳卫士”“湖南省最美信访干部”,被誉为情系职工的“维权卫士”,被大家尊称为长沙祥哥。他善于观察,文思敏捷,笔耕不缀,用笔将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善美化作美丽的诗篇。他创作的散文诗《白云之间》被山风景区刻印在宣传广告上来宣传山。
祥哥的诗词不仅画面感强,有声韵之美,而且字里行间处处洋益着满满的正能量。常读祥哥的诗,您将受益匪浅。
编辑:刘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