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河南交通广播记者 雨桐
11月2日上午,在郑州市爱心导盲犬服务中心,一场特殊的“毕业礼”与“开学礼”温情上演。来自北京、天津、开封三地寄养家庭的导盲犬幼犬,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家庭寄养,正式返回郑州,开启第二阶段的专业训练。
![]()
郑州市爱心导盲犬服务中心主任关骊与导盲犬互动
![]()
爱的社会化“幼儿园”
它们不是宠物,而是即将上岗的“工作者”;这场分离不是结束,而是光荣使命的序章。导盲犬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第一阶段的家庭寄养,是它们“狗生”中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时期。在这段时光里,它们不再是普通的幼犬,而是被寄予厚望的预备导盲犬。
![]()
不舍的交接 骄傲的放手
交接日,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情感。有重逢的喜悦,但更多的是不舍的泪水。来自天津的“寄养妈妈”张颖在交出“凯旋”的牵引绳时,忍不住红了眼眶。她哽咽道:“我觉得是很奇妙的缘分,一开始觉得凯旋只是一只可爱的小狗,到现在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是我们全家的心头肉,现在送它回来就像送孩子远行。”
![]()
来自开封的马玮是“凯瑞”的“寄养妈妈”,马玮说:“一开始关注导盲犬是从网上看到一位博主带导盲犬出行的vlo,后来在郑州导盲犬基地做志愿者,得知正在招募领养家庭就报名了,非常幸运领养到凯瑞。虽然当志愿者时跟这里的很多小狗都有接触,但是感觉跟凯瑞更有缘分,也最喜欢它,现在相册里有2000多张凯瑞的照片和视频。”
![]()
这一年,寄养家庭付出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更是毫无保留的爱与耐心。他们的使命,是将一只懵懂的幼犬,培养成性格温顺、情绪稳定、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的“毕业生”。
![]()
这种为爱放手的无私,是每一位导盲犬寄养家庭必经的一课。他们深知,自己倾注心血养育的毛孩子,终将去往更需要它的地方,成为另一双“眼睛”。
![]()
迈向专业的“大学”训练
从温馨的家庭环境回到纪律严明的训练中心,这些一岁左右的“青少年”导盲犬,将迎来“狗生”中最具挑战的“大学生涯”。寄养阶段重在性格培养,而第二阶段则是严格的职业技能培训,它们需要系统学习各种复杂指令。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只有最专注、最稳定、最优秀的个体,才能最终毕业,匹配给视障人士。
![]()
记者手记:我们常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而导盲犬,则将这份友谊升华为生命的纽带。它们用自己的一生,搭建起视障人士通往社会的桥梁。今天,我们见证的是一次离别,更是一次成长的飞跃。让我们记住这些默默无闻的寄养家庭,是他们用无私的爱,点亮了黑暗中的第一盏灯。也让我们共同期待,“凯旋”、“凯瑞”和“凯文”能够顺利“毕业”,早日与命中注定的那位视障伙伴相遇,成为他生命中最温暖、最可靠的一束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