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北京围棋院赛场内,2025年“阳明杯·北极熊”中日韩围棋精英邀请赛决赛进入第167手。屠晓宇凝视着棋盘,手指间的黑子迟迟未落。赛场寂静无声,只有计时钟的滴答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许久,他轻轻将一颗黑子放在棋盘边缘——投子认负。
这已是他今年第四次在世界大赛决赛中起身与对手握手。同样是亚军的领奖台,同样是那句“下次继续努力”,而棋盘对面的人,这次是同样年轻却更显沉稳的丁浩。
![]()
四度折戟:实力与遗憾并存
翻开屠晓宇2025年的战绩表,一连串的“亚军”记录着这位年轻棋手的坎坷征程。
二月的名人战,他在五番棋决胜局中半目告负;五月的最高棋士决定战,他在优势下出现误算;八月的棋圣战,他一路过关斩将却终局崩盘;而今的“阳明杯”,他再度与冠军擦肩而过。
四位不同的对手,四场不同的棋局,却是同一个结局。有棋迷在社交媒体上感叹:“看屠晓宇的比赛,总差那么一口气。”
然而,能连续闯入四项顶级赛事决赛,这本就是实力的证明。在中国围棋界,能达到这一成就的年轻棋手屈指可数。四亚的背后,是击败了众多世界冠军的稳定发挥,是从预选赛一路披荆斩棘的坚韧。
![]()
阳明杯决胜时刻:一“挖”定乾坤
回顾“阳明杯”决赛,这是一场典型的“屠晓宇式”棋局。
执黑的屠晓宇布局阶段下得积极主动,在右上角构筑起可观的阵势。中盘阶段,他凭借敏锐的棋感四处挑起战斗,试图将局面导入自己擅长的复杂对攻。
转机出现在第128手。
“这里屠晓宇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挖’。”赛后复盘时,国家队总教练俞斌在解说中指出,“如果这一‘挖’成立,不仅能够断开白棋的联络,还能顺势走厚中腹,局面将重回均势。”
然而,读秒声中的屠晓宇选择了保守应对。这一缓手让观战的职业棋手们纷纷叹息。
“不是他没看见,是计算深度不够。”一位现场观战的九段棋手分析,“在高压环境下,年轻棋手往往会选择自己更有把握的下法,而这有时会错失战机。”
![]()
棋局进入官子阶段,屠晓宇在左下角强行制造劫争,做最后一搏。但丁浩全局厚实,劫材明显占优。经过二十余手的劫争转换,黑棋始终未能扭转局面,最终只能中盘认输。
心魔难克:3胜1负背后的心态较量
有趣的是,在本次决赛前,屠晓宇对丁浩的历史交手记录以3胜1负领先。这一数据让本次失利更显扑朔迷离。
“平时的比赛和决赛是两码事。”围棋评论家王锐在专栏中写道,“屠晓宇的棋才毋庸置疑,但在决胜时刻的心态把控上,他与顶尖高手还有差距。”
与丁浩的沉稳老练相比,22岁的屠晓宇仍显青涩。在决赛的关键时刻,他的选择往往带着年轻人的冲动与犹豫并存的矛盾——该冒险时保守,该稳守时冒进。
一位与屠晓宇长期训练的队友透露:“每次决赛前,都能感觉到他比平时紧张。赛后复盘时,他总能很快找出自己的失误,但到了下一场决赛,类似的问题又会以不同形式出现。”
![]()
破茧成蝶:顶尖棋手的必经之路
围棋史上,从不缺少从屡次失利中崛起的传奇。
韩国棋手李昌镐在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前,曾三次闯入国内大赛决赛均铩羽而归。日本名誉棋圣赵治勋早年更是有“万年老二”的称号。中国棋手柯洁在登顶世界第一前,也经历过多次决赛失利的磨砺。
“这些亚军的经历,对屠晓宇来说不是污点,而是勋章。”一位资深围棋记者评价,“每一次决赛都是一次淬炼,区别只在于有的人被失败击垮,而有的人从中汲取养分。”
屠晓宇的棋风扎实,擅长复杂的战斗,这些特质使他被视为中国围棋未来的希望。他的四连亚,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围棋新生代的厚度——在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夺冠之路从未如此艰难。
国家队教练组一位成员表示:“我们不会因为屠晓宇四次亚军而否定他的实力。相反,他能连续闯入决赛,证明了他的水平已经稳定在一流行列。现在需要的,可能就是一点运气,一次突破。”
![]()
明天的棋盘
赛后,屠晓宇在社交媒体上简短地写下一句话:“棋盘还很长,我会继续前行。”
这句看似平淡的感言,背后藏着多少不甘与决心,或许只有那些同样经历过屡败屡战的棋手才能体会。
围棋天地里,从来没有白下的棋。今天的每一次失利,都在为明天的胜利埋下伏笔。对于22岁的屠晓宇而言,他的棋道生涯才刚刚展开。
四亚不是终点,而是更高巅峰的起点。明天的棋盘上,黑白依然分明,而那个与冠军一步之遥的年轻人,依然会在棋枰前落子如飞。
因为围棋,从不同情眼泪,只相信实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