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小雨洒遍南江县集州街道,网格员杨定碧已打着伞穿梭在安置房小区的街巷里。她的脚步停在一处抗滑桩旁,仔细查看废弃砖墙上的裂缝,眉头微微蹙起——这处安全隐患,她在日常巡查中已留意多日。“得赶紧在‘社情民意联系日’把情况反馈上去。”杨定碧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这个笔记本里,记满了辖区居民的“心头事”,也藏着南江县破解民生难题的“密钥”。
![]()
图为南江县集州街道网格员杨定碧在开展日常巡查。中共南江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践行 “四下基层” 优良作风,摸索出“1324”工作法,让“社情民意联系日”成为察民情、解民忧、聚民智的主阵地。从“被动接诉”到“主动打捞”,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施治”,从“办结了事”到“群众满意”,再到“应对问题”向“主动谋划”转变,一套全链条机制,正让县乡村三级民生服务体系愈发紧密,自去年11月以来,近千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这里得到解决。
“一张网格”动态起底:从“被动接诉”到“主动打捞”
每月第二个星期五,是南江县雷打不动的“社情民意联系日”。这一天,县级四套班子成员及法检“两长”会带头下沉,进村入户听民意。赤溪镇赤溪社区居民姜云蓉还记得,以前想反映诉求,总得往县城跑,来回折腾不说,心里还没底。可现在,县领导直接来到家门口,与她面对面聊,“我反映的广场护坡大雨导致泥土流失,影响行人通行,希望硬化的问题,当场就有人记下来,没过几天就硬化好了,现在过路心里踏实多了。”
![]()
图为第七期“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县领导会同有关部门接待群众现场。中共南江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这样的“踏实”,源于南江县以487个全科网格为基础搭建的排查网络。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党员志愿者们像杨定碧一样,每天奔走在街头巷尾,通过日常巡查、矛盾纠纷排查、12345热线联动,把民生问题“捞”上来,提前梳理成“社情民意清单”。到了“社情民意联系日”,领导干部带着“旧清单”现场督办,再收集“新诉求”,配上常态化管理台账和首接负责制,群众的诉求在“家门口”就能实现高效闭环回应。
杨定碧此前发现废弃砖墙裂缝的安全隐患,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推进解决。在“社情民意联系日”上,她把情况反馈给下沉领导后,县住建等部门很快就派人来核实,制定整改方案。“以前是等群众来反映问题,现在我们主动找问题,解决起来也更及时。”杨定碧说,看着废弃砖墙被及时拆除,居民们安心的笑容,就是她工作最大的动力。
“三级平台”联动破题: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施治”
长赤镇付家社区的老街里,居民们最近常围在一起讨论——困扰大家多年的污水管网堵塞问题,终于要彻底解决了。“以前一到下雨天,污水就往街上流,没法出门,找了镇里、社区好几次,都因为涉及跨层级协调,推进不下去。”社区居民杨大爷回忆,直到在“社情民意联系日”把问题上报后,事情才有了转机。如今,老街破损的支管已修复,新建污水管网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1个月内就能进场施工。
这背后是南江县“三级平台”联动机制的发力。县级平台专攻政策协调、跨部门协作的“难件”,就像面对全县水利设施老化问题,会统筹推进管网改造与水源建设;乡镇平台聚焦基础设施完善、民生服务保障的“要件”,比如统一开展乡镇道路维修与公共服务站点建设;村级平台则处理邻里纠纷调解、简单事务代办的“小件”,联合网格员、乡贤现场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
为了不让问题“积压”,南江县还对办理滞后事项实行“红黄蓝”赋色管理,该提醒的提醒,该预警的预警,该督办的督办。今年以来,全县通过“三级平台”办理各类诉求658件,办结率达97.87%。“以前觉得有些问题‘没人管、管不了’,现在才发现,只要渠道通了,再难的事也能有办法解决。”杨大爷笑着说。
“双线闭环”回访验效:从“办结了事”到“群众满意”
“没想到建议落地这么快!真正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省人大代表、云顶镇“童伴妈妈”张蓉提起“社情民意联系日”,满是赞许。此前,她在活动中反映“返乡农民工急需职业技能培训”,云顶镇迅速行动,建立返乡农民工动态台账,开设手工茶技艺、乡村厨师、生态种养等培训班,累计培训 220人次,集镇还新增了6户餐饮个体,不少农民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
图为2025年8月云顶镇举办民间工艺品制作第一期培训班。中共南江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在南江县,“办结”不是终点,“群众满意”才是目标。为此,当地建立了“线上+线下”双线回访机制。线上,专人会对已办结诉求进行电话回访,询问“问题是否解决、态度是否满意、有无其他建议”,一旦发现不满意事项,立即启动“红黄蓝”三色赋码机制督办;线下,对于道路维修、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工作人员会到一线实地核查工程质量,询问群众使用体验,听取建议,杜绝“纸上办结”。
![]()
图为2025年5月县委社会工作部在沙河镇开展实地回访。中共南江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下两镇乐山村村民林自洋对此深有体会。他曾在“社情民意联系日”反映“瘫痪老人需入户进行养老保险验证”,工作人员很快上门办理。之后,他接到了回访电话,确认“认证成功、待遇正常发放”;没过多久,镇村干部又实地走访,了解高龄老人的生活需求,帮忙解决了老人日常用药的难题。“不仅把事办好了,还想着我们的后续需求,这份贴心,我们老百姓都记在心里。” 林自洋说。
“四季分析”研判献策:从“应对问题”到“主动谋划”
每一份群众诉求,都是民生温度的刻度,更是县域发展的 “晴雨表”。为了避免社情民意工作“就事论事”,南江县建立了 季度研判机制,每季度梳理诉求形成《社情民意动态分析季报》,让“民情数据”成为政策调整、民生规划的依据,推动治理从“应对问题”向“主动谋划”转变。
2025年第二季度,南江县遭遇严重干旱,“水利设施建设、供水保障”成了群众反映的高频问题。县水利局根据《社情民意动态分析季报》,迅速制定抗旱保供方案:提前启用备用水源,新安装引水管道60余公里、大型提水设备12台套,新打深机井10口;通过“新辟水源+管网延伸+拉水送水”的组合措施保障供水,还组织1450人次农业抗旱人员,开展200余次技术指导与应急服务。最终,旱情对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被降到了最低。
目前,南江县已制发2期《社情民意动态分析季报》,群众集中反映的“水利设施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污水管网改造”“养老服务优化”等问题,都转化成了乡镇(街道)“三张履职清单”动态完善、省市县民生实事申报、党委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依据。“过去是群众提一个需求、我们解决一个,现在通过分析研判精准聚焦群众需求,以‘个案办理推动类案施治’的模式,持续深化社会源头治理。”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
图为2025年南江县社情民意联系日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动态分析报告。中共南江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从网格里的“家长里短”到县级平台的“系统施策”,南江县 “社情民意联系日”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未来,这里还将继续深化“1324”工作法,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幸福清单”,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服务群众的“最暖一公里”。(母胜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