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 宋德松
4日傍晚,家住天津市和平区金伦公寓的居民刘先生,娴熟地将车驶入小区旁新近开辟的停车场内。“以前下班晚点,就得在小区周围转上好几圈,‘抢车位’是家常便饭。”他指着这片整齐划一的停车区感慨,“现在好了,这40多个车位虽然不算多,但真是解决了我们这片居民的大难题。”
同样感受到便利的还有游客李先生,“我们是来五大道旅游的,听说这里也能停车就进来了,挺方便的。”在和平区核心地段的中国人寿金融中心地下停车场,李先生顺利找到了车位。这个原本主要服务于楼宇内部的停车场,近日在多部门的协调努力下,腾出592个车位面向公众开放。
他们口中的停车场,正是和平区2025年巧妙利用城市“边角空地”、通过“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以下简称“非转经”)模式新增的5处停车场中的两处。这些看似零散的“小”工程,包括人寿金融地下停车场(592个泊位)、中海停车场(390个泊位)、金伦公寓(43个泊位)、金茂地上(30个泊位)及友谊宾馆停车场(68个泊位),合计提供了1123个泊位,如同在城市肌理的缝隙中“绣”出了民生便利与空间效益。
同日16时30分,天津市卫生局幼儿园孩子家长高女士把车停到了民园广场地下停车场:“民园免费让我们家长停车,接送孩子真是方便多了。”针对和平区学校、幼儿园门口早晚高峰“停车难”的痛点,新学期开学后,民园广场停车场拿出430个车位,在早晚高峰向家长免费开放。停车场负责人刘乃华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有大约300辆“家长车”使用这里的免费服务。不仅如此,通过和平交警支队协调,停车场还和天津市口腔医院打通系统,上线了天津首个“挂号同步约车位”服务,方便了患者就医时停车。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面对中心城区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和平区将盘活存量资源、弥补民生短板作为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用“绣花功夫”回应群众期盼,让城市更有温度与质感。
“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高大上’的产业项目上,也体现在解决好百姓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上。”和平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伟介绍,和平区以缓解“停车难”为目标,打出“非转经”资源释放、激活“边角空地”、推行错峰停车等组合拳。为精准疏通堵点,区领导多次带队深入街巷、企业,一一解决卡点,实打实地解决民生问题。鞍山道与南京路交口附近小区的30个闲置车位,也即将通过审批面向公众开放。“城市治理理念的更新,涉及产权协调、场地改造、管理模式创新等多个环节,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张伟说。
从困扰市民的“停车难”,到盘活资源的“巧解题”,再到群众满意的“暖心事”,和平区挖掘泊位的实践,是城区精细化治理的一个缩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和平区城管委党委书记、主任陈忠文表示,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挖掘区域内部停车资源,在拓展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上持续发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来源:天津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