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9月有两个重要的纪念日——9月3日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这两个纪念日都是致敬牺牲与胜利的,在北京看来,这些在中国动荡的近代史中展现的美德,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长期目标仍然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进入它所认为的国家建设工程的决定性最后阶段,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中国寻求将其现代史观和集体记忆规范化和国际化。这一努力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对英烈名录的不断更新、扩充和宣传动员。
在国内层面,这一行动推出新的立法举措,并重点关注和平年代的年轻英雄,包括急救人员、医生、扶贫工作者、志愿者,以及那些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普通公民。通过精神表彰和对烈士家属的物质支持,这一行动旨在促进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公平、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种对弘扬英烈精神的重新关注超越了国界。这一行动还包括表彰海外的中国烈士和英雄人物,涵盖战争中的牺牲者和在海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殉职的工作人员。中国驻外使领馆被委以任务,负责核实这些人的身份,维护他们的纪念碑,并与海外侨民社区组织纪念活动,以强化海外的共同遗产和民族凝聚力。
据统计,中国在境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00多处烈士纪念设施,共安葬11万多名烈士。官方强调,这些数据只是初步统计,仅代表中国将致敬英烈全球化这一长期、广泛的举措的第一阶段。
中国的全球英烈纪念策略与中国提升国际形象的努力相辅相成,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海外华人社群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认同。
一个突出例子是对南侨机工的纪念。他们是二战期间支援中国抗战、在滇缅公路上担任卡车司机和机修工的东南亚华侨。近年来,中国通过纪录片、爱国主义题材电视剧和虚拟博物馆展览等形式,将他们塑造为海外华人与祖国团结一心、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典范。
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南侨机工的故事通过纪念碑、出版物和“重走滇缅公路”车队等跨境活动重新被人们所知。尽管这些活动是由当地华人社区组织的,但它们往往得到中国的支持。在马来西亚,中国政府代表出席了公开举行的纪念仪式,这强化了中国官方关于共同祖先和爱国牺牲的叙事。
在非洲,中国的英烈纪念工作与对外援助和基础设施外交紧密相连。2022年,一家中国国企在赞比亚修建了一座大型纪念园,以缅怀在援建坦赞铁路项目中牺牲的中方人员。赞比亚总统和中国驻赞比亚大使出席纪念园的竣工开园仪式,并向牺牲的英雄们敬献花圈。
在阿尔及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尔、卢旺达等国,也新建或修缮了为中国工程师、援外专家、医生和工人设立的墓地和纪念碑。中国外交官经常组织纪念活动,有时与当地官员共同举办,这些纪念活动以真诚、友谊、互信和与发展中国家接触的切实成果等官方言论为框架。大多数纪念活动还面向中国国内观众,敦促他们“为建设一个更强大的中国而努力”。
在纪念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牺牲的中国军人的活动中,中国媒体不仅将他们塑造为国家烈士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还将他们描绘成多边合作与全球责任的象征,从而巩固中国作为维护稳定力量的形象。(编译/王海昉)
本文由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11月3日发表,原题为《中国将致敬民族英烈全球化》,作者是荷兰莱顿大学讲师文森特·张(音)、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研究教授弗兰克·皮克。
![]()
在赞比亚卢萨卡省拍摄的坦赞铁路纪念园内雕塑(彭立军 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