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听说“经济越差,避孕套卖得越好”,这说法在历史上还真有依据。
大萧条时期美国的销量翻了好几倍,金融危机时各国也跟着涨,这“避孕套悖论”一度被当成经济的“晴雨表”。
可现在不一样了,这所谓的悖论彻底失灵,避孕套是真的卖不动了。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行业里的大企业。
![]()
全球最大的避孕套制造商康乐公司,2020年不仅亏了钱,还是上市以来头一回。
本来以为是暂时的困境,没想到后面几年销量一直没缓过来,无奈之下只能把部分生产线改成做医用手套。
国内市场也没好到哪去,杜蕾斯以前多火啊,现在线上销量比几年前少了一大半,市场份额也跌了不少。
杰士邦这些国产品牌也没逃过,公开说销量一年不如一年。
![]()
更让人意外的是,不光是大品牌日子难过,小公司更是成片倒下。
这几年全国注销的避孕套相关企业都快8万家了,平均一年就有一万多家消失。
市场规模也跟着缩水,现在的规模比2020年少了不少,连续好几年都在往下走。
避孕套遇冷:从“经济晴雨表”到行业寒冬
避孕套卖不动,原因其实挺多的。
最直接的就是大家用得少了,尤其是在外面住的机会少了。
![]()
酒店是避孕套的主要使用场景之一,现在酒店入住率不如以前,这部分需求自然就降了。
我身边不少朋友现在都很少出门旅游或者聚会,宅家成了常态,社交少了,相关需求肯定会受影响。
另外,现在避孕的方式也多了。
以前大家可能就知道避孕套,现在皮下埋植、短效口服药这些都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方式用起来可能更方便,选择多了,避孕套自然就不再是唯一的选项。
![]()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连“国产伟哥”销量都降了,这从侧面也能看出来,年轻人对性生活的参与度确实不如以前了。
本来想把这一切都归因为经济压力,后来发现没那么简单。
就在避孕套行业愁眉不展的时候,情趣用品行业却逆势涨得厉害。
现在情趣用品的市场规模都突破2000亿了,是避孕套市场的十几倍,占了全球近六成的份额。
![]()
国内做这行的企业都超过100万家,长三角和珠三角那边,基本上承包了全球头部品牌的生产。
情趣用品爆发:一个人的愉悦无需将就
情趣用品卖得火,和消费者的变化分不开。
现在买情趣用品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买得也越来越频繁。
以前大家可能觉得这东西不好意思说,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女性消费者,买的人特别多。
![]()
去年双十一,女用产品的销量占了一大半,像吸吮类玩具、玻尿酸润滑液这些,卖得都特别好。
这背后是年轻人观念的转变。
现在单身的人越来越多,全国单身人口都快3亿了。
很多人不是找不到对象,而是主动选择单身。
他们觉得谈恋爱太费时间、太费钱,不如一个人过得自在。
![]()
一场约会吃饭看电影,在一线城市随便就花几百块,而一个情趣用品能用好多次,算下来特别划算。
而且独处的时候,自我满足更安全、更可控。
不用考虑对方的感受,也不用担心有情感纠纷或者健康风险。
现在的情趣用品设计也越来越贴心,马卡龙色系、小清新包装,看着就像普通的日用品,完全没有以前的尴尬感。
品牌宣传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倡导“取悦自己”,这种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
如此看来,避孕套卖不动,不是年轻人没有欲望了,而是欲望的满足方式变了。
以前大家觉得亲密关系必须两个人,现在越来越多人明白,取悦自己不需要依赖别人。
经济压力下,谈恋爱成了“高成本、高风险”的事,而自我愉悦却简单又直接。
品牌们也很快抓住了这个变化,不再把产品和“伴侣”绑定,而是聚焦于个人体验。
有些品牌还会做科普、搞社群,让大家能坦然地谈论性和身体,这其实是件好事。
![]()
性本来就是每个人的正常需求,能正视它、接纳它,才是真正的健康。
说到底,“避孕套悖论”的失灵,本质上是年轻人生活方式和亲密关系观念的重构。
经济环境可能影响了大家的选择,但更核心的是,大家开始更关注自己的感受,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未来,不管是避孕套还是情趣用品,能真正满足年轻人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而这种“取悦自己”的观念,也会让更多人明白,幸福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