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6点,张叔叔端着一杯刚泡好的浓茶,习惯性地走到阳台。他今年62岁,退了休,每天的乐趣就是在楼下和邻居们唠嗑,再不就是在小区小花园看小孙子奔跑。
可最近,他总觉得浑身沉、脚也有点肿,晚上总要起夜。家人担忧之下,陪他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问的第一句话竟是:“平时都喝什么水?”
 ![]()
张叔叔满不在乎地笑答:“茶水、饮料,还有凉白开呗,都喝!”医生却皱起了眉头:“有些水,喝错了,伤的就是你的肾,哪怕是‘铁打’的好肾脏也撑不住。”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喝水”只有模糊的健康概念:渴了就喝,能喝多少喝多少,只要不是酒就没事。
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尿毒症是喝出来的”这句话听上去有些夸张,但在医生看来,却并非空穴来风。你是否也和张叔叔一样,自认为身体壮得很,却暗中把肾脏置于危险之中?
“喝水”到底能喝出肾病吗?医生权威解析
在不少中老年群体中流传着一句话:“多喝水,百病消。”但事实上,对于肾脏健康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随心所欲地喝下去。
北京协和医院肾病中心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8%的慢性肾病患者都有过不良饮水习惯史。肾脏就像人体天然的“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与电解质平衡。
 ![]()
如果长期摄入不健康的水源,大量有害物质会直接加重肾负担,进而引发肾小球损伤,严重时甚至走向慢性肾功能不全(即尿毒症)。
成人每天推荐饮水量约为1500~1700毫升,过多、过少都影响肾脏代谢。而若经常饮用含有高糖、高磷、高钠或杂质的特殊饮品,会使本应代谢的负担进一步上升。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也指出,长期饮用高糖饮料人群,肾功能受损风险要比普通饮水人群高出27.4%。很多人以为只有酒才伤肾,实则有几类水“比酒更伤肾”。
 ![]()
哪3种水,医生反复提醒要少喝?别让肾脏悄悄透支
在诸多饮品中,以下3类水对肾脏“最不友好”,哪怕肾再好也抵挡不住伤害,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要警惕。
第一类:长期饮用高糖饮料。可乐、奶茶、果味饮料……每一杯里都藏着看不见的危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日均摄入高糖饮料≥250ml者,肾损伤发生率高达33.8%。
糖分过高使体内血糖升高,长期刺激导致肾小球过滤压力增大,诱发高渗性损伤。
第二类:反复烧开的千滚水。很多家庭习惯将热水反复烧开,其实这样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会上升。亚硝酸盐在体内积累,易形成亚硝胺类致癌物,肾脏作为主要排毒器官,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称,长期喝千滚水会让尿毒症风险增加15-22%不等。
 ![]()
第三类:含磷、含钠高的功能性饮用水(如运动饮料、部分桶装矿泉水)。很多人误以为补充电解质无害,殊不知磷、钠摄入超标会直接损伤肾小管,抑制肾脏清除废物能力。
有调查显示,每周饮用功能性饮品≥3次者,发生肾功能异常概率提升19.7%。尤其是患有基础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更应慎之又慎。
如果已经“喝错水”了,肾脏还能挽救吗?科学建议这样做,别等出事才后悔
不是所有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只要及时调整饮水习惯,早期肾损伤仍有挽回空间。医生给出如下3条建议,值得每个人谨记。如果你正处于“喝错水”习惯中,不妨立即试试这几条:
优选安全饮用水。每天的主要饮水应以烧开的自来水和正规瓶装矿泉水为主,远离千滚水和来源不明的桶装水。若家中有净水设备,也要定期更换滤芯,防止二次污染。
 ![]()
主动限制特殊饮品摄入。减少高糖、功能性饮料的饮用频率,尤其是老人、小孩、尿酸偏高和糖尿病患者。聚会偶尔喝一瓶不碍事,但切忌养成习惯。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周高糖饮品不宜超过2杯(500ml)。
关注肾功能健康信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出现乏力、水肿、尿色异常、夜尿频繁等症状,务必及早前往医院查肾功能。
定期体检,熟悉自己的尿常规、肌酐、尿酸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生活干预和治疗方案。
 ![]()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肾脏病基础与临床》第三版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年第38卷 《中国高血压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年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