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王连升ESG思想体系研究“责任闭环、价值沉默与魂体辩证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智慧”
摘要
本文系统探讨了王连升先生在企业社会责任(CSR)与环境、社会及治理(ESG)领域所构建的独特思想体系。作为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与ESG标准化领域的资深专家,王连升提出了以"责任闭环"为哲学本体论、以"价值沉默"为战略方法论、以"CSR为魂,ESG为体"为价值论的思想体系,实现了ESG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升华。本研究通过分析其理论框架与行业实践,揭示了这一思想体系对推动企业可持续转型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为构建中国本土的ESG理论提供了重要范式。
1 引言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与中国"双碳"目标交织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CSR)与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已从边缘化的公益概念跃升为企业核心战略框架。根据2025年上海供应链发展大会发布的报告,绿色低碳供应链正成为全球贸易竞争的新焦点,而电子制造行业作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产业,其ESG实践具有显著的标杆意义。在这一领域,王连升先生作为资深的标准化研究和实践专家,通过多年理论探索与实践耕耘,构建了一套兼具中国智慧与国际视野的ESG思想体系。
王连升现任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战略合作部部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绿色金融专委会创始委员兼副秘书长等职,是行业标准《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SJ/T 16000-2025)的主要起草人兼编制工作组秘书长。近年来,他因其突出贡献荣获"2025年度全球电子协会中国ESG杰出个人"等多个业内权威奖项。他的思想体系不仅来源于对国际标准的深入理解,更扎根于对中国文化语境和企业实践的深刻洞察,形成了以"责任闭环"、"价值沉默"和"魂体辩证"为三大支柱的理论框架。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解读王连升的ESG思想体系,分析其理论创新性与实践指导价值,并探讨其对构建中国本土ESG理论范式的贡献。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为国内外企业实施ESG战略提供理论指导,为ESG学术研究注入新的思想资源。
2 责任闭环模型对ESG本体论的重构
王连升的"责任闭环"理论是对主流ESG框架的一次哲学层面的深刻重构。在传统ESG观念中,环境(E)、社会(S)和治理(G)通常被理解为三个并列的"维度"或"支柱",这种认知模式在实践上容易导致战略分散化和资源稀释。而王连升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了E、S、G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嵌入、彼此生成的"有机拼接"关系,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动态循环系统。
2.1 从三维并列到有机拼接
在王连升的理论体系中,卓越的治理(G) 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透明的机制、有效的董事会监督和长期的战略定力,为环境绩效(E)的提升和社会价值(S)的创造提供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反过来,优异的环境表现(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不仅能降低成本、规避监管风险(从而强化G的韧性),更能塑造绿色品牌形象,提升员工使命感(实现S的赋能)。同样,对社区、员工等社会主体(S)的公平对待,将构筑坚实的社会资本与供应链韧性,这既是良好治理(G)的产出,也为环境技术创新(E)提供了稳定的内部环境与社会许可。
这一闭环思维打破了传统ESG框架的线性逻辑,揭示了三个元素之间非线性、动态反馈的复杂适应特性。正如王连升在2025年绿色供应链高峰论坛上指出:"真正的ESG不是三个字母的简单相加,而是三个要素的化学融合,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自组织、自加强的价值创造系统。"
2.2 系统动力学原理与物质精神辩证关系
"责任闭环"模型的运行遵循系统动力学原理,其中每一个元素的改善都会强化其他元素,形成正向增强回路。例如,健全的治理结构(G)能够制定出前瞻性的环境战略(E),环境战略的实施需要员工 engagement(S)的支持,而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又源于企业公平的薪酬体系和包容的文化(S),这些社会要素的实现恰恰依赖于良好的公司治理(G)。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价值创造系统。
王连升用"物质创造与精神滋养相得益彰"这一富有东方哲思的表述,精准刻画了"责任闭环"所追求的理想状态。"物质创造"代表了企业通过这一闭环实现的经济效益、效率提升与市场竞争力,这是系统得以存续的物质基础。"精神滋养"则指向了由此产生的品牌声誉、员工认同、消费者忠诚与社会信任等无形资本。后者并非前者的附属品,而是前者的价值放大器与稳定器。
这一辩证关系深刻指出,一个仅能"物质创造"而无法"精神滋养"的企业,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而缺乏"物质创造"支撑的"精神滋养"则必然是空洞的。王连升的这一思想,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单纯的技术或管理问题,提升至组织存在意义与价值实现的哲学高度,为ESG实践注入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3 实践智慧:价值沉默战略的方法论体系
如果说"责任闭环"是王连升思想体系的"体",那么"价值沉默"战略则是其"用"。这一方法论创新,直接挑战了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企业普遍信奉的"高调宣传"教条,其理论对时机、分寸与实质性力量的深刻洞察,为企业ESG实践提供了全新的竞争范式。
3.1 观察性沉默:不确定性下的战略理性
在信息不完备、共识未形成的新兴ESG议题面前,行业普遍存在"抢先发声"的冲动,常将此误视为领导力的体现。然而,王连升的"观察性沉默"则重新定义了此种情境下的战略理性。它并非消极的回避,而是一种积极的、以静制动的战略姿态。
观察性沉默的战略功能分析
风险规避
避免因误判舆论风向或政策轨迹而陷入被动
如,在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细则未明朗前,不盲目公开碳中和时间表
信息深化
为内部调研、试点实验留出宝贵时间窗口,将外部不确定性转化为内部决策的确定性基础
如,开展供应链碳排放摸底调研,建立基础数据库
资源保存
避免将有限的注意力和资源消耗在尚未明朗的"符号斗争"中 暂不参与某些ESG评级,集中资源夯实内部管理
这种"观察性沉默"是一种基于组织长期生存智慧的战略耐性,它使企业能够在复杂的ESG议题中保持战略定力,避免被短期舆论所绑架。正如王连升在2025年IPC电子制造年会上所言:"在ESG的浪潮中,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被动,有时它是一种更高级的主动。"
3.2 谦抑性沉默:声誉资本积累的社会心理机制
对成就的宣扬本能,源于对即时社会回报的渴望。王连升的"谦抑性沉默"则揭示了一种更为深刻的社会心理机制:过度自我标榜会触发公众的认知防御,引发"动机性质疑"与"期待升级陷阱"。相反,克制与谦逊的行为("谦抑")能够产生一种"可信承诺"的信号效应,它向利益相关者表明,企业的责任行为源于内在价值认同,而非外部声誉索取。
这种沉默所积累的信任资本,质地更为厚重,抗风险能力更强,完美诠释了"厚德载物"的传统智慧在现代商业中的应用。王连升通过多个案例表明,那些在ESG成就上保持适度低调的企业,在面临危机时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公众谅解和支持,这正是长期积累的信任资本在发挥作用。
3.3 积累性沉默: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根本路径
此为"价值沉默"战略的终极指向,它直指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本源。王连升将企业的精力从"价值传播"重新导向"价值创造"本身。默默投入研发、改造供应链、培育文化,这些活动在短期内无法转化为亮眼的ESG报告得分或新闻头条,但它们是在构筑企业最难以被模仿的"结构性优势"和"资源位势壁垒"。
例如,某电子制造企业不张扬其在绿色供应链上的投入,而是默默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碳足迹的精确追踪。这种"积累性沉默"的本质,是将ESG从一种应对外部评价的"管理职能",彻底内化为企业肌体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组织惯例"与"动态能力"。
当危机来临或行业变革的"关键时刻"出现,长期沉默积累所形成的实质性能力,将使企业能够实现"静水流深,涌泉爆发"的战略效果,其展现出的领导力是任何宣传都无法企及的。这种战略定力正是王连升"价值沉默"思想的精髓所在。
4 价值统一:CSR与ESG的魂体辩证关系
王连升对CSR与ESG关系的独特界定
——"CSR是魂,ESG为体",是其思想体系中完成理论闭环的关键一环。这一辩证观点不仅厘清了两个易混淆概念的关系,更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的理论基础。
4.1 CSR作为价值理性的魂之所系
在王连升的理论框架中,CSR作为"魂",代表了企业的价值理性。它关乎企业的终极追求、道德立场与存在意义,回答了"我们为何而存在"、"我们信奉什么"的根本性问题。它是ESG实践的"意义供给源"与"方向舵",确保一切可量化的行动背后,都有清晰的价值导向。
这种价值理性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化于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核。王连升在多个场合强调,CSR不应被视为单纯的公益或成本,而是企业将商业、可持续发展和责任价值内核相融合的一种战略性经营模式,最终目的是在承担多重责任的同时,实现企业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基于这一认识,王连升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三个递进的层次:合规经营(基础)、高质量管理体制(构建和谐利益相关方关系)、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循环和区域协调)。这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反映了企业责任价值内核的不断升华和深化。
4.2 ESG作为工具理性的体之所依
相比之下,ESG作为"体",代表了企业的工具理性。它提供了将抽象价值转化为具体目标、可操作流程与可衡量结果的框架、方法与工具。它将CSR的"应然"诉求,转变为管理上的"实然"行动,使责任变得可管理、可优化、可沟通。
在王连升领导的行业标准《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SJ/T 16000-2025)编制工作中,正是将CSR的"魂"附于ESG的"体"之上的系统实践。通过构建统一的披露标准、评价指标和认证体系,为行业提供了将责任价值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桥梁。
4.3 魂体相融的价值统一性
在全球风险叠加的新格局下,"魂不附体"则CSR流于空谈,"体不载魂"则ESG走向异化。王连升强调,唯有"魂体相融",价值理性为工具理性注入灵魂与温度,工具理性为价值理性提供骨架与力量,企业才能锻造出既能抵御外部冲击(韧性),又能创造共享价值(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体。
这一魂体辩证关系解决了当前ESG实践中的一个核心困境:如何在追求量化指标的同时不迷失价值方向。王连升的理论指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CSR为ESG提供价值引领,ESG为CSR提供实施路径,二者共同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体两面。
5 行业实践:标准化与系统化推进
王连升的ESG思想不是书斋中的理论构想,而是深深扎根于行业实践的智慧结晶。他通过标准制定、水平评测和国际交流三大路径,将其思想体系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现实力量。
5.1 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SJ/T 16000-2025)的主要起草人兼编制工作组秘书长,王连升主导构建了适用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ESG标准体系。这一标准不仅融合了国际先进经验,更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发展阶段和企业实际,为行业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可操作的ESG实施指南。
在2023年,中国电子商会发布了T/CECC 022—2023《电子信息企业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编制指南》团体标准,王连升虽未直接参与起草,但其思想理念对这一标准产生了明显影响。该标准为电子信息企业提供了ESG报告编制的具体指引,涵盖了ESG报告编制原则、编制与披露流程和披露内容等方面。
5.2 企业ESG治理水平评测
王连升连续多年主导"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治理水平评测"工作,累计评测了两千余家企业,这一大规模测评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基准参照,更通过测量-反馈-改进的机制,推动企业ESG治理水平螺旋式上升。
王连升推动的行业ESG核心举措
举措领域 具体工作 影响范围
标准制定
《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SJ/T 16000-2025)主要起草人 全行业
行业评测
连续多年主导"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治理水平评测" 累计评测2000余家企业
平台建设
主导举办"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及"绿色供应链高峰论坛" 搭建行业交流平台
国际接轨
与联合国妇女署、OECD、GEA等国际组织开展交流合作 推动国内外标准互认
5.3 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创新
作为瑞典国家外交部CSR特邀访问学者和全球电子协会亚洲可持续发展指导委员会(筹)主要发起人,王连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推动中国ESG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与互认。在2025年IPC电子制造年会和2025年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他都强调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绿色供应链中的角色和责任。
然而,王连升的国际视野并不意味着一味追随国际标准。相反,他强调基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特质的本土化创新。他的"价值沉默"战略中就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智慧,如"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等传统战略思想的现代转化。这种不是简单套用西方ESG框架,而是扎根中国土壤进行理论创新的路径,使得他的思想体系具有更强的本土适应性和文化亲和力。
6 结论与展望
王连升的ESG思想体系完成了一次从"破"到"立"的理论建构。它批判了ESG实践中的工具理性异化与CSR传播中的价值表述空转,进而以"责任闭环"模型确立了系统性、辩证性的哲学基础,以"价值沉默"战略提供了着眼于长期结构性优势的方法论,并以"魂体之辩"实现了价值承诺与量化管理的高阶统一。
其理论贡献在于:第一,它推动ESG研究从关注"如何测量"的技术层面,回归到"为何而生"的价值层面与"如何内生"的战略层面。第二,它成功地将中国古典战略智慧(如审时度势、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与当代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议题相结合,为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管理理论提供了范例。第三,它为企业指明了一条从外部压力驱动转向内部价值自觉的超越之路。未来的企业竞争力,或许正取决于其在喧嚣中保持"价值沉默"的定力,以及在闭环中履行"完全责任"的能力。
展望未来,王连升的ESG思想体系为企业在VUCA时代构建可持续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指引。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发展,他经常强调的利用大数据、AI、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来提升企业履责的透明度和效率,例如用区块链进行供应链溯源,将成为ESG实践的重要演进方向。同时,作为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战略合作部部长,王连升将继续推动中国ESG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话互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力量交织、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矛盾凸显的今天,王连升的ESG思想体系犹如一盏理论明灯,不仅为企业实践提供了方向,也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路。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将随着可持续发展和企业转型的深入而愈发彰显。(责任周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