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还在沾沾自喜获得小小的大豆订单时,殊不知,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早已实现跃升,一步步占据科技主导权!
环球网报道称,过去一周内,中国从太空的神舟飞船升空到首次AG-600两期飞机投水演练,从南极新设备首次实现极地应用再到北部地区甘肃首次实现堆内钍-铀转化,这意味着,中国正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我们不光点亮多棵核心科技树,还啃下一块接一块硬骨头,直接创下记录。
(中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钍基熔盐实验堆,成为我国能源系统和低碳化工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
就拿核能来说,中国创下世界奇迹。
当西方同行还在为传统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争论不休时,中国的科研团队已经用自主研发的耐腐蚀合金破解了困扰世界半个世纪的技术难题。
报道称,甘肃武威,钍基熔盐实验堆在沉寂的荒漠中发出耀眼光芒,这座全球唯一运行的第四代核反应堆用液态盐作为燃料和冷却剂,实现了核能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而且直接将国产化率提升到90%以上,核心设备国产化更是高达100%。
在全球都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背景下,这种钍基熔盐堆是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系统,可与太阳能、风能形成互补,尤其我国钍资源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钍基熔盐堆的工业应用和国家能源独立。
事实上,上世纪60年代时,美国就已经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这类研究,并试图将钍资源应用在核反应堆中,从理论上说,熔盐堆作为燃料和冷却剂,可以大大提升安全性和效率。然而,一众专家挠破了头都无法攻克熔盐材料的腐蚀问题,最终无奈永久封锁设计图纸。
万万没想到,中国一群平均年龄相当年轻的科学家们,在一个不起眼研究室内,完成了弯道超车。
(除了在钍基熔盐实验堆取得突破,中国太空也传出捷报,神舟二十一号乘组成功抵达空间站)
![]()
高温熔盐腐蚀性有多强?金属放进去可能比掉头发还快,而中国科学家们丝毫不放弃,就像现代炼金术士般反复试验,最终研制出能在700多度高温熔盐中保持稳定的新型镍基合金,让昔日的技术死结迎刃而解,填平美国当年踩过的坑。
2023年开始,链式反应火种似乎被彻底点燃,钍基熔盐堆走过一个接一个流程,最终于2024年完成最后一道难关,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整掌握且成功运行第四代钍基熔盐堆技术的国家,甚至是将整个产业链全部牢牢掌握在手。
当然,我们在钍基熔盐堆方向上发力的同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南极也接连传出捷报。
随着长征火箭尾焰点亮,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以创纪录的3.5小时完成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四只特殊的小鼠航天员随之进入问天实验舱,开启中国空间站首次哺乳动物太空实验之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