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忽然之间都理解了翁帆的选择?多少人正在反思?
![]()
这几天看了很多关于杨振宁和翁帆两人婚姻的文章,我发现大家好像一夜之间都成熟了,很多人表示共情翁帆的选择。
不再是以前提起他们就是82老翁娶28新妇的调侃。
很多女人都说,如果放在二十年前,自己根本就不会赞同这样的婚姻,可是今天,却能理解尊重并认同翁帆的选择。
那同样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二十年之前和之后是两个态度?这中间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呢?
最直接的应该是这桩婚姻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考验和沉淀,依然让人看到的是两人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在这段婚姻里,肯定翁帆付出的更多一些,这么多年,她充当了秘书,助理,护士,保姆等等,把杨振宁照顾的无微不至。
但她也得到了最好的自我成长,杨振宁为她打造了象牙塔中的象牙塔。如今她已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
翁帆说:“这十几年,我的生活非常平静,我觉得我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我非常享受。当初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喜欢这种状态,他给了我一个纯净的世界。”
两人婚后的生活平静又温馨,喝茶,读书,散步,没有一丝一毫我们平常人家的一地鸡毛和鸡零狗碎。
不需要考虑经济问题,也不用抚养孩子,只要两个人平安喜乐,精神上相互滋养,相互欣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彼此都感觉到了幸福和满足。
这种生活状态才是多少平凡的女人所向往和羡慕的,也才是大家能够理解翁帆的原因吧。
以前的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要把家庭和孩子照顾好就可以了。
可是到了现在,女人不仅要出去上班赚钱,回到家还要操持家务,再带孩子。
天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如果孩子没有照顾好或者学习下降了,男人的第一句就是“你是怎么管孩子的?”
好像孩子跟他没有关系一样。家是两个人的,都要相互理解和体谅,少了一方的托举,就会失去平衡。
我那天从网上看到一个词“卒婚”,说是日本流行起来的,意思就是从婚姻中毕业了。
两个人既不离婚,也不在一起过日子,各过各的,一般妈妈带着孩子过,爸爸自己一个人过。
经过了婚姻里的拉扯,已经没有在一起生活的欲望,但又不愿离婚,所以就这样各过各的,可能偶尔也会聚一下。
而我们平常看到的或者自认为的更多的是丧偶式育儿,父亲的位置一直是缺席的,那让这些疲惫不堪的妈妈怎么不对翁帆的选择认同呢?
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首先是要作为一个人,其次才是女人,妻子和母亲。
每个女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渴望自己能够活出自己的价值来,也希望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而不仅仅被家庭和孩子捆绑。
所以现在更多的女人在觉醒,觉醒并不是要逃离家庭,而是在婚姻中更独立,更自主。
生活的磨砺,从来都是让女人从柔弱变得坚强,从依赖走向独立,这是女人的成长。
不再只是想着找到一个依靠,而是让自己成为那棵可以依靠的大树。
而男人呢?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