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之战中,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无人机作战,这对战争形态造成了极大影响。
由于俄乌两军实际上均没有系统性反制无人机的很好手段,而前线部队又不可能伸着脑袋挨炸,所以就出现了一系列基于经验教训基础上的改装。
比如咱们刚聊过的俄军“豪猪坦克”,这玩意就是参战部队在原先“加棚坦克”、“乌龟坦克”基础上的深度改进型号。
既然不好反制无人机,那就将“钢树丛”盖在脑袋上硬扛,加大乌军无人机的打击难度和打击成本。
![]()
从俄乌两军的反馈情况看,想要搞掉这样一辆“豪猪坦克”需要两位数的无人机命中才行。
乌军实际上并没有在单一战场短时间内组织无人机“蜂群”作战的能力,只要俄军的“豪猪坦克”能在乌军攻击生效的时间范围内成功掩护突击队抵达目标,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所以这种改装的目的不是真的就能无敌了,而是尽量提升生存能力,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这样的情况,在乌军那边也是存在的。
俄国人一开始给坦克装甲车辆“加棚”时,乌军那边大加嘲讽;结果到自家的坦克装甲车挨炸时,也就老实了,不这么干不行啊!
这玩意儿要面子,就要丢里子,而且是掉脑袋的那种,宣传部门可以大加嘲讽,但前线作战的士兵们可不敢托大。
所以现在乌军的坦克装甲车该加装的也要加,像俄军那边的“刺猬型”、“豪猪型”改装,乌军这边也有在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乌军对某些西方典型装备的改装有限制,不允许太过仿俄式,而要有自己的特色)。
![]()
比如在最近库皮扬斯克方向的作战中,乌军就曾出动“刺猬车”来反击俄军。

这种“刺猬车”的改装思路跟俄国人搞“豪猪坦克”是一样的,都是将“钢枝”尽量不留死角地焊在身上,无人机想要干它的话,得需要更多时间、更多架次,而利用这个延长的生存时间,就可以将步兵投送过去了。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这种“刺猬车”确实也令俄军很上头,是第68摩步师好几个单位的无人机发力才把这玩意给打停了。
![]()
而此时,两辆“刺猬车”已经深入到俄方阵内几公里了。
不过乌军这种“刺猬车”是基于M113改装的,其基本防护太弱了,也不像俄军的“豪猪坦克”那样,其实大部分“钢枝”是焊在车周铁架上的。所以无人机命中的话,相对还是容易造成损伤,尤其是车内的步兵顶不住。
![]()
所以咱们就看到了乌军步兵在“刺猬车”周围散了一摊子,都被炸迷糊了,这辆车的步兵就这样被后续的俄军无人机陆续补位了。


而另一辆车搭载的步兵情况稍好(也有被炸迷糊的),想下车藏起来,但这边没有大林子只有小树丛,也藏不住,后续也被无人机接连干掉。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这次攻击其实就是最近所谓的乌军“库皮扬斯克大捷”的组成部分,要说车进去了没?那确实进去了几公里,但结果其实是上述这样的。
如果是坦克进行这种改装的话,无疑会更难打些,乌军若以“刺猬坦克+刺猬装甲车”的编组,说不定就能完成这次的突击运兵任务了。
但说到坦克上,乌军现在又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局面,那就是能用的坦克太少,而且补充更难以为继。
乌克兰现在没有制造坦克的能力,国内的老旧坦克也早就拾掇完了,西方那边把能搜罗的苏系坦克给了后,却又无法向乌克兰提供大量西式坦克。
请注意,不要说M1A1和豹2这种货了,就连豹1A5系来充数,西方也整备不出多少来。
![]()
所以乌军原先每个旅一个坦克营(部分为连)的编制,现在根本就搞不了,只有少部分精锐还有可称之为营连级的坦克了。
而乌军所有的坦克部队也都改制为了重型旅,乌军试图按照每个军团一个重型旅,而在重型旅中集中配置坦克的方案来解决,可重型旅的坦克也凑不够数。
所以坦克这玩意在乌军中是稀罕物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型号,西方又不接受其完全仿俄式的改装,所以这就造成了乌军在改装坦克上有现实障碍。
如此,在乌军的反冲击作战中,经常就只能用装甲车来干了。
![]()
可装甲车的皮肯定是没有坦克厚,改装空间也欠缺些,所以同样是“刺猬套装”,拿着单纯装甲车编组的阵容,就不如复合编组来的效果好。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看到乌军这“刺猬车”实际也是突进去几公里的,这说明加装还是有效果的,不然早就被干废了。
所以在未来,大家可能会看到更多这种玩意儿,“疯狂的麦克斯”在俄乌战场上至少是走进了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