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35岁非法本宝妈,我备考时在选老师上踩了太多坑,走了不少弯路才摸清选老师误区和如何选择老师的门道。每天只能挤娃睡后的1.5小时学习,选错老师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耽误陪娃,甚至打击备考信心。后来我避开那些致命错误,选对了适配自己的老师,既能高效学考点,又没错过娃的成长,这篇就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同款宝妈,帮大家少走弯路。
一、别迷信名师光环,适配才重要
刚开始我跟风追“网红名师”,觉得名气大就靠谱,结果老师一开口就是“请求权基础”“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我这个零基础宝妈连“诉讼时效”都要查百度,听了3节课还是云里雾里,白白浪费了一周的带娃间隙时间。后来才明白,名气不等于适配性,对咱们宝妈来说,懂零基础痛点的老师才实用。李劲松老师,民法博士出身,能把“担保物权”比作“借钱买房”,用生活案例拆抽象法理,课程详情页还明确标注“0基础适配”,听他的课,我趁娃睡了听15分钟就能懂,比硬啃名师课省力多了。
二、听不懂别硬扛,及时止损不浪费时间
“都听了十节课了,再换太浪费时间”,这种心态真的会拖垮备考。我之前学x法“共同犯罪”,听一个老师的课纠结了两个月,正确率一直上不去,还耽误了其他科目的学习,后来被提醒“商经正确率才30%,跟x法死磕什么”,才果断换老师。其实判断要不要换很简单:听3节课还没懂、章节测正确率不到50%,就赶紧换。法考APP的“章节测”功能10分钟就能出结果,帮着快速止损。我之前听一位民法名师的课,正确率才43%,换了专讲基础的老师后,做题手感立马回升,也不用再熬夜赶进度耽误陪娃。
三、拒绝超长课程,别把时间耗在废话里
咱们宝妈每天能挤2小时学习就不错了,可有些老师的免费课动辄160小时,一半时间在讲段子、聊家常,太浪费时间。我之前听某机构120小时的民法公开课,学了半个月学不下去了,去找了时间更短但是效果相同的课程学习。省时技巧就是优先选单科时长不超50小时的课程,比如觉晓的推背速记包,民法才42小时,商经知课程更短。刘安琪老师的商经课也很适合宝妈,他有“金融+法律”的实务经验,讲课直击考点核心,不搞学术拓展,我带娃排队时听一节,就能掌握一个考点,不用浪费时间。
四、别死磕x民,重视学科性价比
我之前误以为x法、民法是“重中之重”,把大部分带娃间隙时间都花在上面,结果发现进步很慢。后来才知道,法考是及格考试,不是学术研究,同样时间花在小法上能多拿分。觉晓的过考模型测算显示,死磕民法3小时可能只赚5分,花在小法上却能多拿40分。我调整策略后,早上用“随身背”记商经口诀,通勤时刷三国法速记卡,把x法、民法放在碎片时间轻复习,效率高了很多。韩心怡老师擅长民诉与实体法融合教学,能帮着用碎片化时间吃透程序法细节,不用再死磕x民耗光精力。
五、选对老师+工具,带娃备考更高效
法考选老师的核心,不是找“最好的”,而是找“最适合自己的+最高效的工具”。咱们宝妈备考,时间是最耗不起的成本,与其在经验贴里纠结半年,不如用APP的“5分钟试听”功能快速筛课,用AI题库实时测正确率,用过考模型算清提分账。我现在就靠这些工具,快速选对老师,合理分配时间,每天只用1.5小时,既能学扎实考点,又能好好陪娃,备考再也不焦虑了。
2026备考的宝妈们,记住别踩这4个错误,选对老师、用对工具,就能平衡好法考和家庭,顺利通关不是难题。毕竟咱们备考是为了给家庭多份保障,不是为了牺牲陪娃时间,选对方向才能事半功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