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太阳报》附刊介绍,德国女科学家埃尔莎·冯·施密特在九十年代接受采访的视频档案解密,她所讲述的内容引发网友们热议。
德国女科学家埃尔莎·冯·施密特曾经为纳粹服务,在二战后被判刑五十年,刑满释放后依旧被严格控制直到去世,在她人生的最后阶段,曾经有媒体获准对她进行采访。
![]()
在视频中,埃尔莎·冯·施密特讲述了一段少有人知道的情况:德国纳粹已经成功登月,并在月球背面获得了神秘技术,依靠这项技术,一批纳粹精英已经前往宇宙。
德国的登月技术后来被美国和苏联获得,苏联获得了大部分,因此提前发射了卫星,并提前登月,苏联同样也在月球背面获得了神秘技术,同样前往了宇宙。
所以,两个超级帝国并不是失败,他们只是不约而同的在神秘技术的启示下,前往了更高智慧的领域,美国为什么没能紧随其后,是因为一个核心的中国科学家离开了。
埃尔莎·冯·施密特在视频中讲述:1945年柏林陷落前夜,希特勒亲信马丁·鲍曼签发了一份代号“永夜工程”的绝密指令。
![]()
当时作为火箭燃料专家埃尔莎·冯·施密特奉命参与了这项工程,她还记得当时的一个重要结论:反重力结晶已突破临界点,月球将成为新雅利安文明的孵化器。
埃尔莎·冯·施密特早年师从量子物理学家帕斯夸尔·约尔丹,独创“真空凝聚态推进理论”。她在1944年9月的实验报告中明确提到:“通过电磁流体动力学与地月引力弹弓效应的叠加,载人飞行器可在78小时内抵达月球暗面。”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反复出现一个坐标:月背83°S, 57°E,后来正是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突然失联的区域。
事实上,在1943年,德国已经成功登月,并在月球背面获得大量颠覆性的信息,因此决定离开地球,离开太阳系,去往宇宙。
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都获了德国遗留的登月和航天技术,其中苏联得到了大部分,因此率先发射了卫星,并成功登月,苏联同样在月球背面发现了那些神秘信息,也作出了离开地球,离开太阳系,前往宇宙的决定。
事实上,德国和苏联从未失败,他们都只是不约而同的在月球背面看到颠覆性的情况后,作出了同样正确的离开选择。
![]()
1957年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后,美苏看似展开太空竞赛。据克格勃叛逃者尤里·诺申科1978年在伦敦透露:“我们和美国人都拿到了“永夜工程”的技术手稿,但美国只拿到了少部分,仅能登陆难度系数较小的月球正面,苏联获得了大部分,我们可以非常成熟的登陆月球背面。
这就是美苏两国登月时表现出截然不同两种情况的原因:美国六次登月始终徘徊在月球正面,而苏联探测器却像被某种力量牵引般持续撞击月背特定区域。
1972年阿波罗计划突然终止的真正原因,在2013年一份遭黑客曝光的NASA内部备忘录中被直言不讳地写道: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人离开了。
埃尔莎·冯·施密特揭示这个来自中国的科学家的化名是陈财林,真实姓名她也不知道,但她记得那是一个很英俊的男人,他是“永夜工程”里唯一的东方科学家,非常厉害,项目所有的运算都是由他主导完成。
![]()
最主要的是,陈财从一本中国的古籍《天工开物·星舆篇》中得到启示,开创性的提出一种利用星系引力波航行的技术,让“永夜工程”最大的阻碍得以解决。
埃尔莎·冯·施密特表示:“没有陈的‘航行技术’和‘熵减方程计算’,永夜工程就不能成功。”
1972年,化名陈财林的这个人逃离了美国,让美国再也不能登月,但通过之前登月获得的多项先进技术,成为全球科技的引领者。
1989年,东德崩溃前夕,斯塔西档案库流出的一份报告显示:1945年后,至少有237名纳粹顶尖科学家“人间蒸发”。
埃尔莎·冯·施密特揭示:他们并非潜逃,而是经月背基地跃迁至猎户座旋臂。事实上跟随他们一起离开的还有三十万各个领域的精英。同样的,苏联解体后,也有三千多名顶尖科学家被宣布离世和失踪。
埃尔莎·冯·施密特表示:低熵文明接触高熵信息后,会像飞蛾扑火般奔向深空。突然消失的帝国并不是失败了,而是离开了,也可以说,他们真正启程了。留下的,不过是在等着毁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