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豆粮商涨价后,中国暂停对其大豆的进口,而巴西对此却展开“报复”,对话无纺布展开反倾销调查,其背后有什么动机,又会对中巴双方关系造成什么影响呢?
![]()
2025年10月28日巴西对外发出的一则公告,让中巴贸易关系瞬间绷紧,公告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覆盖23个税号下的各类合成纤维非织造布。
而就在三天前中国进口商刚刚集体暂停了180万吨巴西大豆新订单,导火索是巴西大豆到岸价飙升。
从"大豆涨价"到"反倾销调查"的反转,不仅让两国贸易蒙上阴影,更暴露了全球农产品与制造业贸易交织的深层博弈。
巴西大豆的这轮涨价潮绝非偶然,多重因素叠加让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陷入被动。
10月上旬,巴西北部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遭遇持续降雨,120万公顷大豆种植区出现积水,市场担忧新季产量可能减少5%至8%。雪上加霜的是,巴西旧季大豆库存已经见底,新季大豆要等到明年1月底才能装船,青黄不接的空档期让供应压力骤增。
物流瓶颈更是火上浇油,巴西东南部港口10月预计出口大豆712万吨,同比增幅达60%,港口排队时间已拉长到45天,运输成本节节攀升。
贸易商的投机行为进一步放大了价格波动。部分巴西出口商利用中国进口渠道相对集中的局面,刻意抬高报价以获取超额利润。
10月初帕拉纳瓜港的报价比芝加哥期货市场高出近3美元一蒲式耳,而美国大豆的溢价仅为1.7美元,这种价差使得巴西大豆到岸价比美国墨西哥湾港口贵了20至30美元每吨。
国内某头部粮油企业采购总监透露,10月上半月公司的巴西大豆采购成本增加了近300元每吨,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大豆油企业的利润持续为负值,加工每吨巴西大豆亏损高达200多元,山东地区的豆粕出厂价甚至比原料成本倒挂80元一吨,不少企业被迫减产停机。
中国大豆进口格局的变化也为巴西提供了涨价底气。2025年1月至9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比高达约80%,总量达到6964万吨,9月份中国采购的巴西大豆更占其出口总量的93%。这种高度集中的需求关系,让巴西出口商在定价时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而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使得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6年的41%降至2024年的21%,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对巴西大豆的依赖。
面对天价大豆,中国买家选择用脚投票完全是市场行为的必然结果。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在10月17日确认,国内买家尚未采购今年12月和明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这一明确的市场信号表明中方对当前价格的不认可。
事实上,中国并非没有替代选项,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中储粮手握4500万吨大豆储备,足够全国使用三个多月,10月份刚刚拍卖了4万多吨国产陈豆,11月还计划追加投放进口储备豆。
进口多元化战略更让中国拥有了议价筹码,2025年9月阿根廷将大豆出口税降至零后,中国买家在48小时内抢购了130万吨大豆,相当于2024年全年自阿进口量的三成多。
俄罗斯远东地区每月也能向中国供应20多万吨大豆,乌克兰的货源则通过中欧班列在20天内运抵,这种"主力+补充+备选"的供应组合,打破了过去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巴西选择对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表面是贸易报复,实则是内外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对巴西农业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巴西大豆出口额中72%来自中国,一旦失去中国订单,巴西农民将面临大面积亏损。在大豆谈判陷入僵局时,巴西政府只能选择在其他领域寻找突破口,无纺布成为了牺牲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国和出口国,2024年无纺布出口额达320亿美元,其中对巴出口约12亿美元,占巴西无纺布进口市场的45%。
巴西本土无纺布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24年产量同比增长18%,但在成本和技术上仍无法与中国产品竞争,此次反倾销调查本质上是为本土产业争取发展空间。
这场贸易摩擦对中巴双方都是双刃剑。对巴西而言,大豆出口停滞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链,目前巴西农户已出现囤货待涨现象,若价格持续高位导致中国订单流失,新季大豆上市后可能面临价格暴跌风险。
巴西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26年度巴西大豆播种进度已达14%,是历史同期第二快的速度,私营咨询机构Safras&Mercado预测新季产量可能达到1.8092亿吨,比去年增长5.3%,供应增加与需求减少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
而对中国无纺布企业来说,巴西市场虽不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但反倾销调查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家可能跟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增加出口不确定性。
从中巴关系全局来看,这种局部贸易摩擦尚未动摇整体合作基础。中巴同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750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
除了大豆和无纺布,两国在能源、矿产、基建等领域有着深度合作,巴西石油公司与中国石化的合作项目每年为巴西带来超20亿美元投资,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里约热内卢地铁4号线极大改善了当地交通。
事实上,贸易摩擦更像是合作中的插曲,中国商务部一贯主张审慎、克制、规范使用贸易救济措施,通过磋商交流、业界合作等方式化解摩擦,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的僵局可能在两个关键节点后出现转机。第一个是巴西新豆上市时机,如果天气条件良好,明年一二月新豆集中上市时,供应增加可能促使价格回落,双方有望重启谈判。
第二个关键节点与中美贸易谈判相关,10月底如果双方能在贸易问题上取得进展,对美豆的进口限制可能放宽,美国仓库里积压的4200万吨滞销大豆将对巴西价格形成牵制。
巴西政府也在积极改善物流条件,计划投资23亿美元升级港口设施,预计2026年物流瓶颈将有所缓解,这将从根本上降低大豆贸易成本。
全球贸易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农产品与制造业的贸易交织让博弈更加复杂。
对中国而言,坚持进口多元化和产业升级是应对价格波动的根本之策;对巴西来说,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和贸易保护主义并非长久之计。
中巴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双方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而不是动辄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毕竟,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