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陆涉台表述变了,不再提“和平统一”

0
分享至

台海风浪越急,越要看清谁在掌舵。

有人说大陆“变了”,可变的不是目标,而是姿态。当对手不讲理时,还一味谈忍让,那不是智慧,是天真。

大家好啊,小汉这篇国际观察,想和大家聊聊前两天政策文件里少了的四个字:“和平统一”。

2025年10月29日,北京,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却因为一次政策解读,让整个台海局势的气氛悄然改变。

新任发言人彭庆恩首次公开亮相,面对记者提问,他没有回避,而是直截了当地回应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最近的重要文件里,没再提“和平统一”四个字?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早在几天前,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就有不少分析人士发现。

其中关于对台工作的表述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而过去常提的“和平统一”这次并未出现。

这一变化迅速在岛内外引发讨论,有人觉得是措辞调整,也有人认为背后藏着深意。



彭庆恩的回答很明确:我们的大政方针没有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依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大陆始终愿意为此付出最大努力。

但紧接着,他补充了一句关键的话: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

这句话不是新提法,但放在“不再提和平统一”的背景下,分量明显不一样了。



过去多年,大陆在对台表述中一直强调“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同时警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这次虽然重申了和平统一仍是目标,但通篇未再出现“和平统一”这四个字本身,反而更突出强调底线和反制手段。



这种微妙的措辞变化,往往比直接喊话更能传递信号。

它像是一阵风,吹动了原本看似平静的水面。

外界开始意识到,大陆对台工作的重心,可能正在从“等待回应”转向“主动塑造”。



台湾社会这几年并不平静。民进党当局持续推行“去中国化”,在历史、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切割两岸联系。

他们不仅不承认“九二共识”,还不断勾连外部势力,尤其是美国,试图借外力撑腰。赖清德上台后,更是多次公开表达对大陆统一进程的敌意。



2025年10月下旬,他在主持台军授衔仪式时明确表示,要“坚定反对推进统一”,并强调提升所谓“不对称战力”,意图以武拒统。

这些举动,无异于一次次踩踏大陆的红线。而外部干涉也在加剧。



美国近年对台军售频次和金额屡创新高,政客窜访不断,甚至通过所谓法案威胁一旦大陆采取行动就实施制裁。

日本等国也时不时插上一脚,让本就敏感的台海局势更加复杂。



面对这样的局面,大陆显然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方面释放善意。

和平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如果一方执意挑衅,另一方只能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于是,我们看到,2025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将每年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这是以法律形式确认历史事实,也是向岛内“台独”势力发出的强烈警示:台湾属于中国,不是可以随意篡改的历史命题。

与此同时,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活动频率和强度持续上升。

从常态化巡航到多机型编队飞行,再到新型装备列装,军事上的准备从未松懈。



这些行动不是为了制造紧张,而是为了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掌控局势。

当政治对话的大门被堵死,军事存在就成了最直接的威慑手段。



更重要的是,大陆近年来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持续推进两岸融合。

超过百万台湾同胞在大陆工作生活,两岸经贸往来依旧紧密,即便在政治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民间交流依然保持热度。



这说明,统一的基础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联系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很多人以为,只要拖着不谈统一,就能永远维持现状。但现实是,时间并不站在“台独”这一边。

大陆的综合实力在过去几十年里飞速提升,无论是在经济、科技还是军事领域,都已经今非昔比。

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还能派航母过来耀武扬威,如今再想这么做,就得掂量掂量后果了。



美国自己也清楚这一点,2025年有媒体报道,特朗普团队正在考虑调整对台政策,甚至不排除为了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某种姿态上的让步。

这不是因为美国突然变得友好,而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台湾牌”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打了。

过去这张牌能牵制大陆,现在却可能反过来引火烧身——一旦局势失控,美国未必有能力干预,反而可能被卷入一场无法承受的冲突。



兰德公司的一份报告甚至建议,美国应该接受中国“渐进式统一台湾”的现实,并想办法延缓这一进程。

这等于承认了一个事实:阻止统一已经不现实,能做的只是尽量拖延。

这种心态的变化,反映出国际社会对台海局势的基本判断正在发生转变。



而对于台湾内部来说,所谓的“民主生活方式”并不能成为拒绝统一的理由。

彭庆恩在发布会上特别提到,统一后台湾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市场更广,资源更有保障,公共服务也能共享。

大陆有足够实力支撑台湾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迫花大价钱买美国的老旧武器,背上沉重负担。



更关键的是,统一不是“被吞并”,而是回归。台湾从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历史事实,也是国际共识。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都明确规定台湾归还中国。

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不过是某些人为了分裂制造的谎言。

现在摆在台湾面前的路其实很清晰,一条是继续跟着民进党走下去,靠外部势力撑腰,搞“以武拒统”。

但这结果只会让两岸关系越来越僵,和平统一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最终可能逼得大陆不得不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另一条是放下成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重启对话,推动融合发展,共同迈向和平统一。



大陆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和平统一是最理想的结果,但前提是不能容忍“台独”分裂和外部干涉。

彭庆恩说得很直白:“和平统一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清楚,如果一方始终背道而驰,那另一方也没必要无限等待。



2025年的台海局势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大陆不再频繁强调“和平统一”,不是放弃了和平,而是看清了现实:和平不能靠单方面忍让换来的,必须建立在对方也愿意对话的基础上。

当这条路走不通时,就必须做好其他准备。



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临近,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有充分的能力和决心应对一切可能,才能更好地守住和平的底线。

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软弱换来的,而是靠实力和意志撑起来的。

台湾的未来在哪里?不在华盛顿的政客嘴里,也不在台北的权谋算计中,而在两岸人民共同的选择里。



历史的大势不可逆,民族的复兴不可挡。谁顺应潮流,谁就能共享荣光;谁逆势而行,谁就只能被时代抛弃。

统一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的问题不是“会不会统一”,而是“以什么方式统一”。

和平的方式最好,但如果有人非要把它变成非和平的方式,责任也不在大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不似少年游 incentive-icons
不似少年游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1744文章数 1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