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黄金重要,人最缺的是信心,一旦失去信心,对未来就没有信心,就会影响整个市场。鲶鱼效应就产生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已连续两个季度预期房价上涨的人数不足10%。
这个问卷调查可不是一般的问卷调查,而是真正的实地调查从1999年就开始了,每季度会在全国大中小50座城市的400家银行随机抽取50名储户进行问卷调查,总共是20000名储户参与这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对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储蓄及负债情况、消费情况。
这是2025年三个季度的调查情况,2025年第一季度对下季度的房价预期看涨的人有10.60%,对下季度房价预期下跌的人有23%基本不变的有53.6%,看不准的有12.8%。
2025年第二季度对下季度房价预期上涨的又比一季度下跌了1.7%,看张的人只剩下8.9%,21.70%的人还是看跌,维持基本不变的56.8%比一季度多了一部分看不准的和一季度维持差不多。
2025年第三季度对下季度房价预期看涨的人只剩下9.10%,比二季度多了0.2%,比一季度少了1.5%,第三季度对第四季度房价预期下跌的人比一,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都上涨了,对,第四季度房价基本不变或者看不准的人,肯定也就少了,因为对房价看跌的人更多了。
总结的来说,2025年第三季度这20000人对房价看跌的占了23.5%,房价看涨的人只剩下9.10%,但比二季度稍微好一点点。
![]()
下面这图是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2022Q3-2025Q3居民资金分配意愿的占比趋势图,居民资金意愿的核心特征分别是消费、储蓄、投资。
更多消费(蓝色区域):占比始终处于最高位(接近80%-100%区间),是居民资金分配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整体略有波动。
更多储蓄(浅灰色区域):占比处于中间水平(约20%-80%区间),是居民资金的重要配置项,趋势相对平稳。
更多投资(深灰色区域):占比始终最低(约0%-20%区间),居民投资意愿整体偏弱。
居民“更多消费”占比长期处于高位,但“更多储蓄”的占比也保持在较高水平(约20%-80%区间),说明居民虽有消费倾向,但仍倾向于留存资金,体现了“消费+储蓄”的稳健配置逻辑。
投资意愿持续低迷,“更多投资”占比始终低于20%,反映居民对风险类资产的配置意愿较弱,资金更偏向“安全型”(储蓄)而非“收益型”(投资)。
![]()
再看看从2019年到现在2025年房价预期的趋势变化。
2019年到2021年,这时候的房价是人声鼎沸的,这时候的房价没有人看跌,大家都在想尽办法去买房。
这也就是所谓在上涨的时候,没有人会看空,那时候都一窝蜂的去买房,店门口有一个夫妻俩,他们都是扫马路的,他们就是那时候买房的,因为他们觉得再不买就真的买不起了。
如果有远见的人,那时候就应该可以卖房了,可那时候买新房都是需要找关系,要摇号的。
但在2022年后“下跌”预期反超,且“上涨”预期持续走低(当前不足10%),说明居民对房价的乐观情绪已转向谨慎。
观望情绪是主流,“基本不变”“看不准”的占比长期在50%以上,反映多数居民对房价走势缺乏明确判断,处于观望状态。
大家为什么都不愿意投资,主要是因为房价下跌,国人的资产配置的核心是房产,但现在买房子这面临着亏钱,谁愿意投资呀?我买了房子就涨价大家都会去买。
所以现在的居民对房产的投资意愿就会下降,有钱的人不买房,投资的没钱的人他也不买房租的,他就租房子住,这些钱就会躺在银行,银行的储蓄占比就会高了。
![]()
短期来看,“房价观望+储蓄托底+投资低迷”的格局仍会延续;若后续房价预期逐步企稳,居民投资意愿或出现小幅回升,但储蓄的“安全属性”仍会保持较高优先级。
房价的走势受经济基本面、政策调控、人口结构、市场信心等多重复杂因素影,如果想要恢复信心,就看经济复苏带来的收入能不能得到预期改善。大家都能赚到钱了,就会有信心了,政策端了放松,其实没有多少空间了,只有上海,北京还会有限购,其他城市能放的都放开了,金融政策还有一点空间,就看给不给力
当前房价预期低迷的核心是“需求端信心不足”:收入、就业预期+资产增值预期,如果买不了房子就涨价,那肯定会有人买房,但如果买了房子以后还是跌价或者是不会涨,那就不一样了。
物价下跌是通缩,物价上涨是通胀,通胀的时候说明我们的钱越来越好挣,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而物价通缩的时候,说明钱越来越紧张,钱越来越难挣,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家都捂紧了口袋子。
不都说市场有规律吗?市场没有没有永远的上涨,也没有永远的下跌,如果一直上涨,那就危险了,如果永远下跌,那就更危险了,因为下跌比上涨更危险。
市场不是有个二八规律吗?当大家都说不看好的时候,那物极就会必反了,当大家都看好的时候,物极也会必反。
真正刚需的有需要的人,现在买房是最好的时机,因为现在你可选择的余地太多了,你可以很好地选择你想要的完美的房子,贷款又比较宽松,轻松又愉快,至少比高位上车的人捡了一个大便宜,最少比别人少干了10年,对吗?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