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马来西亚谈判的同期,财政部官宣了一个核心的消息:那就是在2025年的11月3日当周在香港发行不超过40亿美元的美元主权债,这一个举措并不是说出于美元的一个流动性需求。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央行截止到9月末持有的外汇储备有33387亿美元,2025年的9月,单月的贸易顺差就达到了905亿美元。
40亿的发行规模的核心意义就在于:通过国际资本投票,重塑全球的金融信用格局。
![]()
主权债的核心价值就是国家信用的市场化的一个定价,利率高低直接地反映了市场对于一个国家信用的认可程度。
根据国际投行前瞻分析,这一次中国的美元主权债利率是有望低于同期的美元国债的,并且可能会逼近美联储2025年10月的利率决议的3.75%-4%的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的。
而美联储的这一个利率期间,长期是被看作是全球资本的一个安全基准,中国能够以更加低的利率来吸引国际的资本,本质就是全球市场对于中国主权信用的一种高度的认可。
![]()
过去美国主打的全球金融体系里面,资本收割主要还是依赖两大路径:
一是通过制造地区冲突,大批避险资本流入到美国,像科索沃战争时期,曾经就有7000亿美元的欧洲资本直接涌入到了美国的市场。
二是通过IMF、世界银行等机构设“债务陷阱”,对资本丰富,但是财政紧张的国家应会附加更加苛刻的一个借贷条件,逾期以后以低价的方式来掠夺资产,中国这一次的发债正式从根本上瓦解这一个模式。
![]()
作为全球资本的一个“新避风港”,中国的稳定性优势很显著。
美国当前的债务规模是已经突破了35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已经是超过了130%,通胀跟债务压力的持续叠加。
而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外汇储备规模是稳居全球第一,贸易顺差又在持续的扩大。
![]()
在这样的一个对比之下,未来的国际金融避险资本的将会出现分流,即便是仅仅只有1/3的原本要留下美国的资本转向中国的话,也会大幅度的削弱美国的资本收割能力的。
这一个举措,同时也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债务纾困的一个新选择。根据IMF《2025年财政监测报告》显示,全球的公共债务将会在25年突破GDP的95%,低收入国家正在面临着大规模债务违约的一个风险。
中国通过发行美元债来筹集资金,可以定向的支持像埃及,刚果等国的债务偿还和基建项目,避免他们的资产被西方资本低价抄底,这也是对传统的“债务陷阱”模式的替代和革新。
![]()
更深远的影响是在于人民币的国际化的推进跟全球货币格局的一个调整,这一次发债的还款机制是包含了人民币结算的一个选项的。
在美联储持续降息,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一个背景下,国际的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显著的提升了。
人民币是通过债务结算在全球市场沉淀流通,既降低了美元的一个垄断性的使用需求,又推动了多元化货币体系的一个形成。
![]()
美元使用量收缩以后,闲置的资本就会回流到美国本土,将会进一步的加剧他们在国内的通胀压力。
最关键的就是在于美元铸币权的格局的重塑,之前美联储的货币发行跟美国的财政部的美债发行权是共同垄断了全球的美元的一个循环。
中国常态化的发行美元主权债,并且还主导了资金的流向,相当于是在现有的体系中开辟出了一个新的美元配置通道,变相的获得了美元的一个部分的主导权。
![]()
这一个突破并不是说挑战规则,而是以市场化的方式来重构全球的资本信用体系。
这一场金融博弈的和谐从来不是40亿美元的一个资金规模,而是中国是以自身的信用为锚,给全球提供了更稳定的一个资产配置的选择。
多元化的信用体系被逐步的替代了单极霸权,那么全球的金融秩序将会以更趋向于公平合理。
信息参考来源
1.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5年9月末外汇储备数据
2. 海关总署:2025年9月美元计价贸易顺差数据
3. 财政部:2025年11月香港美元主权债发行公告
4. 美联储:2025年10月联邦基金利率决议文件
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5年财政监测报告》
6. 证券时报、新华网关于中国主权债发行的权威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