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时常被忙碌冲淡,但总有一些人用行动打破陌生的壁垒,用善意为他人点亮生命之光。2017 年发生在浙江的一则骨髓捐献故事,便生动诠释了这种跨越血缘的温暖,故事的主人公许艾菲,用自己的坚持与付出,为一名素不相识的男孩重燃了生的希望。
许艾菲 1989 年出生于浙江一户家境优渥的家庭,父母经营着自家企业,自她幼年起,便从未在生活物资上有过短缺。优渥的成长环境没有让她养成骄纵的性格,反而让她更早懂得 “分享” 与 “帮助” 的意义,这份特质也为她后来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
2017 年的一天,许艾菲正在家中整理公益活动的资料,一通陌生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温和的声音:“您好,这里是骨髓库,经匹配,您的骨髓与一名患病男孩配型成功,想确认您是否愿意进行捐献?” 听到这句话时,许艾菲握着手机的手指不自觉收紧,胸腔里的激动几乎要冲破喉咙,她甚至没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清晰地给出回应:“我愿意,我随时可以配合检查。”
挂掉电话后,许艾菲才慢慢平复心情 —— 她想起几年前在骨髓库留下血样时,工作人员曾说过,骨髓配型的成功率极低,能与陌生人匹配成功,堪称 “生命的奇迹”。她满心期待能尽快为男孩提供帮助,可这份期待在告诉父母后,却遭到了强烈反对。
母亲得知消息后,拉着许艾菲的手反复劝说,语气里满是担忧:“菲菲,捐献骨髓不是小事,万一过程中出了差错,你让我们老两口怎么办?好好的日子不过,何必去冒这个险?” 父亲也在一旁附和,希望女儿能再考虑考虑,毕竟对方只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
面对父母的劝阻,许艾菲没有急着反驳,而是拉着母亲坐在沙发上,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妈,我在留下血样前就查过很多资料,规范的骨髓捐献对身体没有伤害,这点你们放心。而且你们想,配型成功这么难,那个男孩现在肯定在医院等着救命,我要是放弃了,他可能就没机会了。” 她反复给父母讲解捐献的流程和安全性,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父母知道她已经做了决定,最终只能无奈点头同意。
许艾菲之所以对这场捐献如此执着,还要从她的小学时光说起。那时她的同年级有一位同学不幸患上白血病,学校发起了捐款活动。许艾菲记得很清楚,那天她从自己的存钱罐里倒出所有硬币和纸币 —— 那是她攒了半年用来买漫画书的钱,一分不少地放进了捐款箱。之后的每一天,她都会在睡前对着窗户默念,希望同学能早日康复,回到课堂和大家一起上课。可遗憾的是,病魔最终还是带走了那位同学,看着同学空荡荡的座位,许艾菲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在疾病面前,生命竟如此脆弱。这份童年记忆里的伤痛,让她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人。
 ![]()
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许艾菲开始定期参与无偿献血。每次坐在献血车里,看着自己的血液通过输血管被收集进血袋,她总觉得这是与陌生人之间最温暖的联结 —— 也许自己的这袋血,就能让一个急需输血的病人多一份希望。除此之外,她还持续关注山区儿童帮扶,经常整理家里的衣物、书籍,连同自己的捐款一起寄往偏远地区,有时还会利用周末去当地的公益机构做志愿者。
这次接到骨髓配型成功的消息,对许艾菲来说更像是 “多年心愿的落地”。说服父母后,她立刻按照骨髓库的安排前往医院做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身体素质符合捐献标准,但唯一的问题是体重未达到要求,医生建议她在两个月内适当增重,以确保捐献时身体能承受。
 ![]()
从医院回家后,许艾菲立刻制定了增重计划。以往用餐时,她总会把饭菜里的肥肉挑出来,觉得油腻难以下咽,如今却主动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即使油腻感让她微微皱眉,也还是慢慢咀嚼咽下。父母坐在餐桌对面,看着女儿把每顿饭的量增加了一碗,曾经总念叨着 “要保持身材” 的姑娘,此刻眼里只有 “达到捐献体重” 这一个目标,两人脸上满是惊讶,却也多了几分心疼。
除了调整饮食,许艾菲还加入了户外骑行的队伍。每天清晨或傍晚,她都会背着双肩包出门,沿着城市周边的绿道一路向前,有时单次骑行距离能达到十几公里。秋日的风带着凉意吹在脸上,汗水浸湿了她的运动服,同行的朋友看着她额头不断滑落的汗水,忍不住劝她放慢速度休息片刻,她却只是擦了擦汗,笑着摇头:“现在多锻炼,才能让身体更结实,到时候捐献也能更顺利,不能耽误那个弟弟治病。”
两个月的坚持没有白费。再次去医院复查时,许艾菲的体重刚好达到标准,身体素质也比之前更好。按照约定的时间,她住进医院准备捐献,可真正开始采血时,过程却比她想象中艰难得多。
 ![]()
医护人员在她的手臂上反复寻找合适的血管,一次次的穿刺让她的手臂布满了细小的针孔,看上去有些触目惊心。五个多小时的捐献过程里,她的手臂从最初的酸胀逐渐变得麻木,随后阵阵刺痛传来,那种痛感像是有无数只细小的蚂蚁在皮肤下爬动、啃噬,让她忍不住攥紧了床单。 但每当想到电话那头等待救命的男孩,她就咬着牙忍住没发出一声呻吟 —— 她在心里告诉自己,这点疼痛和男孩承受的化疗痛苦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只要能让男孩好起来,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按照骨髓库的规定,捐献者与患者不能直接见面。采完血的当天下午,许艾菲躺在病床上,不顾身体的疲惫,拿起笔给男孩写了一封信。她在信里没有提自己捐献时的辛苦,只字里行间都充满鼓励:“我不知道你现在有多难,但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很快就能好起来,以后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等着你去经历。”
没过多久,许艾菲收到了男孩的回信。她拆开信封时手指还带着一丝疲惫后的颤抖,当看到信里那句 “姐姐,谢谢你给了我二次生命,谢谢你的鼓励,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时,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信纸的字迹上。她拿着信纸反复读了好几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喃喃地对自己说:“能帮到你,真好,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
后来,男孩的母亲也给许艾菲写了一封信,信里详细讲述了男孩的情况。男孩今年 15 岁,身形单薄,原本该在校园里奔跑嬉闹、跟着老师学习新知识的年纪,却被白血病困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化疗带来的痛苦让他难以承受,头发大把脱落,连吃饭都成了困难,有好几次他都拉着父母的手哭着说 “不想再治了,太疼了”,每一次听到这话,男孩的父母都觉得心像被撕裂一样疼,却只能强忍着眼泪安慰他。直到得知骨髓配型成功的消息,这个濒临绝望的家庭才重新看到希望。
读完这封信,许艾菲再次想起了小学时那位患病的同学,也更真切地明白,自己的这次选择,不仅救了一个男孩,更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她立刻拿出一张信纸,认真地写下回信:“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难,你一定要加油,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等康复了,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你的父母,也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许艾菲偶尔还会收到男孩母亲的消息,得知男孩的身体在慢慢恢复,已经能下床走动,甚至开始翻看课本时,她总会忍不住露出笑容。她从未想过要从这场捐献中得到什么回报,却在看到男孩重获新生的点滴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 这份跨越陌生的善意,不仅照亮了男孩的生命,也让她自己的人生多了一份温暖的意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