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安世半导体还想推广?打击西方海盗行为刻不容缓。
荷兰政府援引1952年的旧法,强行冻结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资产、罢免中国籍高管,将99%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这场赤裸裸的产权掠夺已突破市场经济的底线。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西方媒体非但未谴责这种违规操作,反而欢呼雀跃地将其奉为“范本”,叫嚣“必须先发制人清空中国的技术控制”;英国紧随其后,盯上安世半导体在曼彻斯特的核心工厂,欲故技重施强制出售,复刻此前抢夺纽波特晶圆厂的套路。从荷兰的“明抢”到英国的“暗夺”,西方正在将海盗式掠夺包装成“国家安全”的正义之举,甚至妄图形成可推广的“打压模板”。面对这种危险信号,坚决打击此类海盗行为,已成为守护中国海外资产、维护全球经贸秩序的必答题。
![]()
![]()
![]()
打击海盗行为,首要之举是让荷兰为其掠夺付出足够惨痛的代价。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的核心玩家,掌握着超结MOSFET等关键技术,是特斯拉、大众等车企的重要供应商,而其80%的后端封测产能集中在中国东莞,这正是中方反制的底气所在。荷兰政府天真地以为抢夺股权就能掌控技术,却忽视了中国在产业链中的结构性优势——暂停境外供货、人民币强制结算的组合拳,已让欧洲汽车产业陷入“库存告急”的困境,10万多个就业岗位面临威胁。
中方必须持续加码反制力度,通过稀土管控、乃至降低荷兰政府使馆等级等办法,让其切实感受到“抢一家企业,损一国经济”的沉重代价。唯有打痛始作俑者,才能迫使其收回掠夺之手,让国际社会看清“必要之恶”的谎言背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此次安世之劫,本质是西方海盗文化的死灰复燃,而非洲尼日尔此前对中国石油企业资产的无端侵占未获清算,更让部分势力蠢蠢欲动。
西方文明的内核中,始终潜藏着“弱肉强食”的海盗基因与一神教式的排他逻辑。当在公平竞争中无法遏制中国技术崛起时,就撕下市场经济的伪装,用行政强制手段直接掠夺。
![]()
荷兰的行动背后,有美国12亿美元补贴的利诱与技术封锁的施压;英国的跟风,则是尝到了低价抢夺纽波特晶圆厂的甜头后的得寸进尺。这种“抢了白抢”的侥幸心理若不被打破,未来中国在全球的技术投资、产业布局都将面临持续威胁。因此,对安世半导体被抢的反击,不仅是为一家企业维权,更是向所有觊觎中国资产的势力释放明确信号:掠夺中国企业,必然要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无论是欧洲的发达国家,还是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概莫能外。
大象若不出力,鬣狗便会群起而攻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强大的综合国力,这份实力绝不能成为“待宰的肥肉”,而应是守护海外资产的“硬核盾牌”。
西方中小国家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抢夺中国企业,本质是低估了中国的反制决心与能力,误以为可以在中美博弈中“两头获利”。此次安世半导体之争,欧盟内部已出现分裂,德国、法国等国汽车企业因担忧供应链中断而对荷兰立场持保留态度,这正是中方可以借力的突破口。我们应建立常态化的海外资产保护机制,对任何形式的掠夺行为快速反应、坚决反击,让畏惧取代侥幸,让规则取代强权。
全球经贸秩序的基石是公平与诚信,而非“强者通吃”的海盗逻辑。安世半导体被抢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西方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试探。如果任由这种掠夺行为蔓延,不仅会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更会让全球产业链陷入动荡。中国必须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拿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魄力,精准有效的反制打痛掠夺者、震慑觊觎者,用完善的机制保护海外资产。彻底击碎西方推广“抢劫模板”的妄想,让海盗行为无处遁形,让公平正义在全球经贸舞台上真正落地生根。也让他们懂得和经济超级大国正确交往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