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年轻人结婚,不谈钱了,谈的是“值不值”?
![]()
以前家里砸锅卖铁也要凑三十万彩礼,生怕女儿嫁得“亏了”;现在呢?
![]()
重庆有姑娘直接说:“我要的是能一起熬夜改PPT的人,不是银行卡余额。
”不是他们不重视婚姻,是他们太清楚——钱买不来凌晨三点的拥抱,也换不来对方父母一句“我当你是自己人”。
江西那边彩礼还卡在二十万上下,可武汉的00后情侣已经签了婚前协议,连冰箱谁买都写得明明白白。
你以为是冷漠?
其实是清醒。
他们见过太多因为彩礼闹翻的亲戚,见过父母为了一笔“聘金”借遍网贷,最后婚礼办完了,两家却像陌生人。
他们不想重蹈覆辙。
最讽刺的是,银行刚推“彩礼分期贷”,立马被骂上热搜,可转头就有年轻人跑去咨询“婚恋成本规划师”——这帮人不是算彩礼多少,是算:你俩一年能存多少钱?
养孩子要多少开销?
万一离婚,房子怎么分?
他们不是不相信爱情,是怕爱情死在账单上。
浙江那边“两头婚”悄悄火了,两个孩子一个跟爸姓、一个跟妈姓,谁也不用去谁家“认亲”,谁也不用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口锅。
![]()
听着像另类?
可这不就是最朴素的平等吗?
你不是买断我女儿,我是和你合伙养孩子。
最让人动容的,是那些主动说“我愿意入赘”的男生。
不是被逼,不是没本事,是他们明白:婚姻不是谁依附谁,是你愿意把命交出去一半,也愿意把家门钥匙递到对方手里。
他们不再把“上门”当耻辱,而是当成一种选择——比任何彩礼都更重的选择。
最高法要出新规了,说彩礼该不该退,得看有没有共同生活、有没有生育。
可真正改变这个社会的,不是法律条文,是那些在饭桌上跟父母说“我们不收彩礼,但你得答应我,以后别拿我对象的工资去贴补弟弟买房”的年轻人。
他们不是不讲传统,是把传统里那些吃人的部分,亲手撕掉了。
你问未来婚姻会变成什么样?
可能就是:不用看谁家出钱多,要看谁家更愿意听对方说一句“我累了”。
不是不谈钱,是终于明白——钱是工具,不是丈量爱的尺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